評論員 王曉娜 實習生 任姝瑾
6月30日,上海交通大學有學生與校外人員發生沖突,并被校外人員踹傷。這起沖突事件不斷發酵,引發公眾對于“大學校園應不應該對外開放”的廣泛爭議。
一些學生擔心社會人士影響校園秩序,是情理之中。但以個案為由倡導封閉校門,實屬因噎廢食。
大學圍墻的開合,核心是公共資源與社會責任的平衡。高校資源由公共財政支撐,具有公共屬性。教育部亦倡導開放校園促進融合,若因沖突事件就緊閉大門,實則是公共資源私有化,背離大學服務社會的精神。
暴力事件需要依法嚴懲,但開放政策是否需要為其擔責?校外人員傷人是違法犯罪,當由公安機關處置。沖突根源在于個別人文明素養缺失,而非開放本身——封閉校園同樣可能發生內部矛盾?;煜齻€案與政策,只會模糊事件焦點。
該事件關鍵之處在于精細化如何管理升級,交大堅持預約開放的同時規范訪客行為,是正確方向??山柚夹g手段,如實名預約、軌跡追蹤、建立行為“黑名單”、加強志愿者巡查等措施,構建有序共享的環境。
大學不是象牙塔,應是開放的文明場域,以管理提升替代封閉倒退,方能在守護安全底線的基礎上,繼續讓知識空間惠澤公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