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北省統一政務服務平臺 “冀時辦” 被網友爆料存在評價提交異常問題,引發廣泛關注。據網友反映,在 “冀時辦” 客戶端和小程序進行評價時,選擇一星和二星的 “不滿意” 評價無法提交,只有打三星以上的 “滿意” 評價才能成功提交。不僅如此,無論用戶打出何種評價,評價數據似乎都未真實計入系統。從去年開始,就陸續有網友反映這一 “怪事”,但問題至今仍未得到解決。
“冀時辦” 作為河北省重點打造的統一政務服務平臺,其口號是 “為美好生活加速”,旨在通過整合各類政務服務事項,為群眾和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辦事渠道,實現 “指尖辦、掌上辦、隨手辦、隨處辦、隨時辦”,在推動政務服務數字化、便利化方面做出了積極努力。然而,此次評價系統出現的問題,卻讓這一原本便民利民的平臺陷入輿論漩渦。
政務服務平臺設置評價機制,本意是通過收集用戶反饋,了解服務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從而有針對性地改進和優化服務,提升群眾滿意度。而 “冀時辦” 只允許提交三星以上的 “滿意” 評價,無疑使評價機制淪為形式,無法真實反映用戶的使用體驗和意見建議。這種 “只許滿意” 的設置,不僅可能掩蓋平臺在功能、服務等方面存在的諸多問題,更會讓群眾對平臺的信任大打折扣。在網絡輿論場中,不少網友對此表示不滿,質疑平臺是否真正重視群眾聲音,是否將 “以人民為中心” 的發展思想落到實處。一些網友直言,這種做法是典型的形式主義,是對群眾監督權的漠視,損害了政府的公信力。
從技術層面看,“冀時辦” 評價提交異常或許只是系統出現的一個 “bug”。但這個 “bug” 持續存在,卻未得到有效解決,這背后反映出的是平臺運維管理方面的漏洞。在數字化時代,政務服務平臺的穩定性和可靠性至關重要,一個小小的技術問題,如果得不到及時處理,就可能引發連鎖反應,影響用戶對整個政務服務體系的信心。相關部門在發現問題后,應及時啟動應急響應機制,組織技術力量進行排查和修復,同時向用戶發布公告,說明情況并承諾解決時限。然而,在此次事件中,面對網友的質疑和媒體的調查,河北相關部門始終未進行有效回應,這種 “鴕鳥式” 的應對方式,進一步加劇了輿論的發酵。
在輿論監督日益強化的今天,政務服務平臺出現問題并不可怕,關鍵在于能否以積極的態度回應群眾關切,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有媒體報道稱,浙江省的 “浙里辦” 平臺在設置差評自動觸發督辦系統后,2024 年差評整改率高達97.6%,通過將群眾的負面評價轉化為改進工作的動力,有效提升了服務質量和群眾滿意度。廣東省則對連續 3 個月差評率超 10% 的部門啟動專項巡察,以嚴格的監督機制倒逼部門提升政務服務水平。這些成功經驗表明,只有真正重視群眾評價,暢通群眾反饋渠道,才能讓政務服務平臺更好地發揮作用。
“冀時辦” 作為河北省政務服務的重要窗口,應當深刻反思此次事件帶來的教訓。一方面,要立即組織專業技術團隊對評價系統進行全面排查和修復,確保評價機制能夠真實、準確地記錄用戶反饋,讓群眾的 “不滿意” 也能及時被聽見。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常態化的平臺運維管理和監督機制,加強對系統運行情況的實時監測,及時發現并解決可能出現的問題。同時,面對群眾的質疑和輿論監督,相關部門要主動發聲,積極回應,以真誠的態度和切實的行動取信于民。只有這樣,“冀時辦” 才能真正實現 “為美好生活加速” 的承諾,成為讓群眾滿意的政務服務平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