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還未入伏,多地氣溫已創下新高,高溫警報頻頻被拉響。對于外賣小哥、建筑工人、環衛工人等戶外工作者來說,真正的“烤驗”才剛剛開始。
過去,我們對極端氣溫可能造成的身體損害認識不足,總將中暑等高溫病癥視為“扛一扛就能過去”的小毛病。但近年來頻發的悲劇為我們敲響了警鐘,也讓更多人意識到,熱射病真能成為夏季健康的“隱形殺手”,切不可抱有僥幸心理。而且照目前全球氣候變化趨勢來看,極端高溫事件將更頻繁、強度更強、持續時間延長。未來,我們將可能更多暴露在高溫危險中。
極端天氣對勞動者健康的傷害是國家人力資本的折損,因此與高溫的博弈,不是哪個個體或企業的事,而是一場不折不扣的社會公共健康保衛戰。7月2日,國家疾控局和中國氣象局聯合發布首個國家級高溫健康風險預警和健康提示,正是這種公共性的顯現。
在這場保衛戰中,戶外勞動者群體無疑是較為脆弱也較易被攻破的點。這個群體普遍對收入敏感,這使得他們多不舍得放棄高溫下的勞動機會。就拿快遞小哥來說,最熱的時候也是他們最忙的時候,有人羨慕他們“月入2萬”,但該群體多以零工為主,無論是傳統零工還是新就業形態從業者,他們中絕大多數并未與平臺等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而按照《防暑降溫措施管理辦法》,保障相關高溫勞動保護權益的前提,是需要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高溫津貼的付之闕如,讓他們面臨的“烤驗”更加嚴峻。這也提醒我們,補齊制度短板是當務之急,不應讓任何勞動者的高溫補貼和其他福利擱淺。
不過,也不是沒有好聲音。近年來,在各方協同努力下,針對戶外勞動者的健康安全防護網正編織得更加嚴密和牢固。適時改善勞動條件已成“標準操作”,用人單位采取輪換作業、錯峰作業、避開高溫時段作業的方式,科學合理安排勞動者工作時間,或通過適當增加高溫工作環境下勞動者休息時間和頻次等安排生產經營,充分保障高溫期間勞動者的休息權利。此前,河南鄭州發出“高溫停工令”,明確日最高氣溫達到40℃以上時,高溫時段全部暫停環衛人工作業。我們呼喚更多這樣的“硬杠桿”,期待更有力的約束和引導。
此外,平臺企業自覺調整優化配送范圍和取送路線,在極端高溫天氣下為騎手提供配送補時服務,剔除因高溫天氣造成的差評,讓騎手可以更從容一些。社會各方也合力鋪設“愛心驛站”,讓戶外勞動者可以隨享清涼。也許只是捐贈一箱水,遞去一碗綠豆湯,但當每個人都站出來,做一點具體的工作,就能為戶外工作者“遮陽”,為城市“降溫”。
高溫,對城市來說是一張民生考卷;對個體來說,則是一張文明考卷。(光明網評論員)
來源:光明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