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家族的衰落,已然拉開了序幕!根據大公報報道,李嘉誠在北京的一個項目,掛牌54億向外出售,一個多月竟然無人問津,據說后來李家的人專門去打聽怎么回事,結果很多人的反饋是誰也不敢去接手,因為擔心遭到清算。
今年5月,李嘉誠旗下的北京東四環的御翠園項目突然以大幅降價方式出售。
多年來,這塊由李嘉誠家族掌控的豪宅用地一直捂盤未賣,如今高層房價一夜之間大降,每平方米降到了七萬元,總價暴跌上百萬。
這場甩賣表面上說是回饋買家,實際上是李氏家族急于撤資的信號。
李嘉誠不是第一次這樣。過去幾年,他把在上海、廣州等地的幾個重點項目一口氣甩賣,合計套現超過五百億元,手上的資金隨后大舉流向英國的風力發電和澳大利亞的電信產業。
這些投資領域相對更為安全,和他在中國市場上大跨度的撤退完全不一樣。大家發現,這樣的轉變,已經不僅僅是普通商業運作,而更像是一場精心謀劃的資本大轉移。
2025年初,李嘉誠集團還把名下四十三個港口整體賣給了美國貝萊德財團,總價228億美元。
這些港口分布在20多個國家,最重要的是其中控制著巴拿馬運河兩頭的兩個關鍵港口。全球6成的中國與美洲貿易都要通過這兩個口岸,而巴拿馬運河又是全球貨運的關鍵節點。
美國方面早就虎視眈眈,甚至特朗普在年初公開放話想要“收回”運河控制權,巴拿馬方面也立刻回應,協力對李嘉誠的港口進行調查。
在壓力面前,李嘉誠選擇全身而退,將港口打包交給美國資本。
這樣的操作,很快引發了質疑和抨擊。香港的大公報直接在頭條批評李嘉誠唯利是圖,指出他在關鍵時刻抽身事關國家利益,讓人難以接受。
香港官方和外交部也分別表達了希望外部勢力停止對中國企業施壓的愿望,但面對這類輿論和勸解,李嘉誠卻始終不作回應。
李嘉誠家族清倉的不只有海外項目,北京的另一處樓盤此前叫價五十四億元掛牌出售,結果數個星期都無人問津。
有消息傳出,有意接手的企業擔心政策變動,最終都臨陣后退。這種局面,無論怎么看,都顯示出李氏家族無心再拼中國市場的信號。
有人替他說話,說這只是他一貫的高位套現哲學,但和同一時期像曹德旺這樣堅守制造業根基的企業家一對比,李氏家族反復“國外投資,國內抽身”的路數很快就被看出來了。
以往在香港,李嘉誠的人設是“愛國商人”,但現在,無論是突然大甩賣豪宅、低價清盤,還是迫于西方壓力轉讓影響巨大的國際港口,他的選擇讓公眾對他“企業家的責任感”產生了明顯懷疑。
特別是在國內經濟轉型、呼喚產業實干的關鍵階段,這種撤退顯得和整個時代的主流方向背道而馳。
資本流動不認國界,這句話在李氏家族的操作中被表現得淋漓盡致。
現在看來,這個號稱“亞洲首富”的商界傳奇,毫無疑問已經為李氏家族的大退場按下了啟動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