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訊(許倩 記者 高小雨)盛夏七月,走進佳縣沿黃土石山區的禿尾河畔,縱目望去,油松圓柏枝葉翠綠,黃刺玫繁花似錦,猶如一幅徐徐展開的青綠畫卷。
近年來,佳縣聚焦荒漠化綜合防治和黃河“幾字彎”攻堅戰,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通過“以點帶線、以線擴面”統籌推進沿黃土石山區生態治理。
正式啟動沿黃土石山區生態治理項目,是佳縣今年提高苗木存活率、高質量推進沿黃造林植綠的一個有力舉措之一。計劃投資近千萬元,對朱家坬鎮、坑鎮等區域的1842.6畝荒山荒坡進行系統修復,栽植油松、黃刺玫、側柏等抗逆樹種,并輔以壘石坑等生態工程措施,全面提升區域水土保持能力,筑牢黃河生態屏障。
據悉,佳縣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治理理念,累計綠化1.5萬余畝,林草覆蓋率達69%。沿黃土石山區生態治理生態治理項目采用“半封育+精準補植”模式,結合無人機投運樹苗等創新技術,大幅提升造林效率。同時,項目還將建設16.19公里生態廊道,栽植經濟林、防護林等抗逆樹種10.32萬株,構建縣域生態地標。
此外,佳縣積極探索“生態+產業”融合發展模式,依托豐富的棗林資源,當地推廣“林—藥—蜂”立體復合經營體系,在沿黃路、佳米路沿線發展林下養蜂400余箱,預計年產優質蜂蜜2.5萬斤,帶動100余戶農戶年均增收1000元。在潘家畔村、崔家河底村開展試點“以藥養林”模式,種植林下柴胡500畝,畝均增收超2000元,實現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贏。
下一步,佳縣將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因地制宜發展“生態治理+產業發展”新模式,讓綠水青山持續發揮效益,讓黃河岸邊越來越多的鄉村實現“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為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貢獻“佳縣智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