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不了解“CPI”
但你一定看到過……
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是綜合反映一定時期內居民消費的商品和服務價格水平總體變動情況的相對數。
CPI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是媒體、公眾討論最熱門的詞匯之一
那么CPI是如何生產出來的?
又有哪些作用?
本期《探班統計工作》
讓我們跟隨基層采價員雷立宏
去到采價一線
與國家統計局城市社會經濟調查司
流通消費價格處處長、
首席統計師董莉娟
一起探尋CPI背后的故事
1
CPI指數是如何生產出來的?
在每個采價期
全國約500個市縣
數千名采價員
按照定人、定點、定時的原則
從抽選的10萬余家價格調查網點
對選定的商品和服務價格進行調查
并通過數據采集系統
直接上報到國家統計局
價格采集完成后
經市縣調查隊、省級調查總隊、國家統計局
三級審核匯總后
計算得出全國CPI
2
CPI調查的商品和服務如何確定?
本輪基期
國家統計局參考
聯合國《按目的劃分的個人消費分類》
與我國《居民消費支出分類》
結合實際
確定了CPI調查的
8個大類、24個中類、
73個小類和268個基本分類
涵蓋居民消費的方方面面
3
CPI有哪些作用?
CPI的作用有很多
比如可以用于國民經濟核算
反映貨幣購買力的變化等等
4
如何看待“CPI數據好像和
我的個人感受不一致”
感知差異在大多數國家都存在
原因也很多
就CPI而言
可能是因為
個體與總體、部分與全部的差異
感知度的差異
對比時間的差異
比如消費感受和頻率會影響人們的感知度。人們對于自己經常消費的商品或一些生活必需品的價格變動感受更為明顯,如更易于感覺到豬肉、雞蛋、鮮菜、鮮果等商品的價格變動;而對于不經常消費的商品和服務,如汽車、手機、家用電器、飛機票等,即使價格下降幅度較大,個人感受也并不明顯。
相信下次當您看到
CPI數據發布時
會對這些數字有更深入的理解
《探班統計工作》
我們下期再見!
視頻制作:楊鑫月
看過就
點贊分享
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