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寒冬,當克里姆林宮的紅旗落下,美國沉浸在“歷史終結”的狂歡中。三十多年后的今天,軍事專家張召忠少將卻在央視演播室拋出一個震撼預測:“若美國霸權衰落,兩個國家最可能成為新超級大國——俄羅斯和印度。”
這個看似大膽的預言背后,藏著這位“局座”對世界格局的深刻洞察。曾親歷兩伊戰場的他,比誰都清楚大國崛起的密碼究竟藏在何處。
當西方因俄烏沖突對俄羅斯揮舞制裁大棒時,很少有人注意到,俄羅斯的能源收入反而因油價飆升創下新高。這片橫跨歐亞的廣袤國土下,埋藏著全球6%的石油和19%的天然氣儲量,僅是2023年對華能源出口就激增40%,硬生生頂住了西方圍堵。
更令北約忌憚的是蘇聯留下的軍事遺產。如今俄羅斯仍握有5488枚核武器,數量比美國多500多枚。其S-400防空系統連北約成員國土耳其都搶著購買,蘇-57戰機在敘利亞戰場驗證了隱身性能。
而RD-180火箭發動機更壟斷美國航天發射二十余年——116次任務零失敗。張召忠點出關鍵:“一旦美國衰落,套在俄羅斯經濟上的枷鎖將瞬間崩裂,這頭北極熊只需五年就能重振蘇聯七成功力。”
新德里街頭,牛車與豪車并行的奇觀,恰是印度發展的生動隱喻。這個擁有14億人口的國家,2019年GDP已超越英法躋身全球前五,其IT服務業占據全球外包市場60%份額,班加羅爾被稱為“亞洲硅谷”。
更耐人尋味的是印度的地緣魔術:它能同時購買美國F-35與俄羅斯S-400,成為唯一被兩大陣營爭相拉攏的國家。當莫迪政府宣布千億美元國防預算時,張召忠敏銳指出:“印度缺的不是野心,而是時間——當人口紅利轉化為技術紅利,巨象將震撼世界。”
聽到預言的人常會疑惑:為何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未被提及?局座在《召忠談》中道破天機:“中國崛起不依賴美國衰落,我們走的是自力更生的長征路。”
當美國深陷政治撕裂(基尼系數達0.48)與債務泥潭(國債超36萬億美元)時,中國憑借全球55%的新能源汽車產能和90%的止痛藥原料控制權,正構建不可替代的供應鏈優勢。
但這種發展邏輯與美俄截然不同——中國追求的是“復興而非霸權”。
歷史總是充滿戲劇性:當年拖垮蘇聯的軍備競賽,如今在美國身上重演——2025年8950億軍費壓得36萬億國債吱呀作響,而西太平洋上,東風-17高超音速導彈正讓航母戰斗群退避三舍。
張召忠的預言背后,是對大國興衰規律的深刻把握:俄羅斯像一頭耐力驚人的北極熊,靠資源與軍工底子蟄伏待機;印度則如快速進化的大象,憑人口與地緣優勢后來居上;而中國,恰似沉穩前行的龍,不爭霸卻自強不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