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旅穿越甘肅張掖民樂縣的G227國道,全程置身于河西走廊的腹地,時而感受大斗拔谷的巍峨險峻和山清水秀,時而邂逅茫茫田野的連續起伏和一望無際。而這里最著名的扁都口生態休閑旅游景區(簡稱扁都口景區),占地面積高達60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區9平方公里),因為平均海拔在2800米左右,據官方統計,夏季的最高氣溫都不會超過30℃,所以如今在我眼里,簡直就是個避暑的絕佳去處。
扁都口位于青甘大環線的祁連山中段,整個景區被分作5個部分和12個主要景點,即扁都口峽谷游覽區、臺坡東溝娛樂觀光區、休閑度假區和管理服務區。旅游區內最著名的旅游景觀是扁都峽谷、黑風洞、石佛寺、諸葛碑及碧云天、黃花地的田園風光等。
其實扁都口的峽谷(扁都峽)就是古人口中的“大斗拔谷”,祁連山在這里被它“劈”開,兩邊形成峭壁摩天之勢“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一條溪澗則從中湍湍而動,時常波浪洶涌,我在夏天游走其間,確實沒感覺到過有一點炎熱。
最令人驚艷的是,整個扁都口的生態環境和資源都十分優越,不僅是各種野兔、雪雞、鹿、樟、狼、豹等野生動物的天堂,還擁有著大量煤、鉻、錳、銅等礦產。或許也正因此吧,大斗拔谷自古便是南通河煌、北達甘涼的險關要隘,歷來還被兵家列為“必爭之地”。
走出峽谷,滿目盡是“連天的牧草、芬芳的野花、肥壯的牛羊、悠揚的牧歌”,如同油畫一般的景致便接踵而至。尤其在一些村落的四周,青黃相接,線條分明的田園風景,格外讓人心曠神怡,從它們附近經過時的每一次呼吸,都似乎夾雜著自然的芬芳。
走進扁都口,可以深度領略歷史留下的烙印,或波瀾壯闊,或風云際會,這里既走過戍邊將士,也走過商賈駝隊,更走過無數文人墨客,像李白、王維、高適、岑參、王昌齡等古代的“大網紅”就曾由此西出陽關,寫下了許多膾炙人口、流傳千古的邊塞詩篇。
圖文原創:阿陸,喜歡這篇文章的朋友請多多留言,歡迎轉發、分享、內容指正、評論、關注和贊賞,希望媒體或個體尊重原創,非本人允許不得轉載!歡迎有正義感的網友讀者看見“盜版”向內容平臺舉報和投訴。需要實景照片和視頻素材可約,本人獨家提供DD代游、代拍、代打卡服務,歡迎洽談,附贈所有拍攝素材。
因為扁都口是個開放式的景區,所以若你只專注于游山玩水,不進景區消費也是可以的,但想要深度游玩和體驗,各種VIP服務這里也都有,像我在空曠的游客中心廣場,就碰到過好幾位熱心村民推銷他們家的產品,當然也有全包的“一日游”之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