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力推的“大而美”法案,趕在美國“獨立日”到來之際通過了最終表決投票,據美國有限電視新聞網報道,當地時間7月3日下午,盡管美國民主黨眾議員強力阻擊,共和黨內部發生內訌,有兩名共和黨眾議員投下了反對票,但最終還是以領先四票表決通過。
特朗普狂喜,在社交平臺發帖說道,“我們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團結,我們將共同慶祝國家獨立,開啟新的黃金時代”。
不過從“大而美”法案三輪投票結果來看,爭議頗多,即使是共和黨內部,也有不少反對的聲音,更不用說該法案成為了馬斯克和特朗普關系走向破裂的導火索。
那么關鍵問題迎刃而出,特朗普心心念念的“大而美”法案究竟是一個什么法案?為什么會有這么激烈博弈?誰又是這場法案中的贏家輸家?
如果用八個字概括該法案,那就是“劫貧濟富,增加赤字”。
特朗普的思維很典型,就是為有利的人投資,沒有什么貢獻的就讓他們自生自滅,在“大而美”法案中,首先就是減稅措施。
為高收入群體以及大企業提供減稅措施,為的就是能吸引資金回流美國搞投資建設,承諾可以削減大企業的稅收,給予大量稅收優惠。
而另一邊則削減低收入群體的基本保障和公共支出。
據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估計,如果法案生效,到2034年,將有1180萬美國人失去醫療保險,300萬人失去領取食品券資格。
然而,資本始終具備高度理性與前瞻性,特朗普的總統任期為固定四年,當前推行的稅收優惠政策存在顯著的不確定性,無法保證三年后仍能延續。特別是對于工廠建設這類長周期投資項目而言,從項目規劃到建成投產通常需要數年時間,存在政策變動風險——若在工廠建設完成時恰逢政府換屆,新任政府可能調整原有政策框架,導致前期投入無法獲得預期回報,形成實質性的政策套牢風險。
因此,即便存在短期稅收減免激勵,資本方仍會因政策持續性風險而保持審慎態度,難以因此大規模回流并投入實體建設領域。
總而言之,特朗普想把給窮人的資金砍掉,用到其他地方。
至于馬斯克為什么寧愿得罪特朗普,也要死磕“大而美”法案,是因為“大而美”法案中,有一項決議,“取消新能源補貼,包括新能源汽車”。
這不僅直接沖擊馬斯克的基本盤,更關鍵在于,特朗普還要加大對油車的補貼,甚至還打算扶持其他的私人火箭公司,以此來對抗馬斯克的SpaceX。
可見,特朗普這是完全沒想給馬斯克活路。
特朗普能再次入主白宮,馬斯克可是出錢又出力,如今特朗普過河拆橋,頻繁打擊馬斯克旗下的產業,這讓馬斯克如何不氣,因此,馬斯克多次吶喊,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特朗普上任后“分贓不均”。
除此之外,“大而美”法案最核心的內容在于債務擴張。
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預測,一旦該法案落地,美國的債務每年將新增1000億美元的利息支出。
馬斯克多次發出“美國正走在破產邊緣的”警告,不顧各種阻力削減財政開支,如今,特朗普上來就是3.4萬億美元的舉債規模,這種行為怎么不算背刺。
IMF發出警告,美債收益率再次飆升,于市場而言,最大的危機或在于美債危機。
實際上,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美國債務不管怎么增加,美債循環依舊安全無虞”,畢竟美聯儲可以自己印錢買美國政府的新債,好讓借新還舊持續下去。
但是,這種肆無忌憚的超發貨幣,會引發嚴重的通貨膨脹。
美元實際購買力已經縮水了90%,至于美元為什么沒有像津巴布韋這些國家出現購買力崩潰,全是美國霸權在背后支撐。
一旦美國的霸權不再堅挺,其他國家必然會拋棄美元,美國也會陷入債務違約還是放棄美元購買力的兩難選擇。
近年來,全球去美元化浪潮興起,金磚更是直指去美元,特朗普還未上任時,就發出警告,表示金磚如果放棄美元,就征收100%關稅。
可見,美國自己心里也清楚,債務無節制的擴張終會讓自己栽跟頭,眼下,特朗普團隊大搞穩定幣,說到底還是為美債尋找新的接盤俠,但說到底,美國真正要做的,是維護美國的霸權。
因此,“大而美”法案的目的,不僅在于對國內利益的重新分配,更在于強化國際競爭,尤其是對華戰略競爭。
為遏制中國發展,美國不惜將經貿、科技等領域全面武器化,在“大而美”法案中有多項涉及中國的條款。
在美國的思維里,只要能領先甚至打敗中國,美國霸權自然能一直存在。
但是“大而美”法案真的能讓特朗普如愿以償嗎?
信息來源:《美眾議院表決通過“大而美”法案,特朗普將于4日下午簽署》觀察者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