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下午2時,德感工業園,重慶江津直升機場的機庫大門緩緩拉開。機務李德莉站在KA--32A11BC直升機旁,手持檢測儀完成第17項起飛前檢查,不遠處,機長崔云峰正將航線信息導入導航系統——30分鐘后,他們將飛往山區,開展森林防滅火巡察。
空中巡查
這是江津航空應急救援隊的工作縮影,他們守護著江津地區140多萬群眾“空中生命線”。作為重慶區縣首支且唯一的專業航空救援力量,江津航空應急救援隊用旋翼切開崇山峻嶺的阻隔,在云端織就了一張立體生命守護網。
隊員合影
成立重慶區縣唯一航空應急救援隊
增強江津救援力量
“在江津建立重慶區縣首支航空救援隊并非偶然。”江津區應急管理局應急指揮中心負責人告訴記者。
航空應急救援是提升應急管理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發生時,傳統地面救援在山區道路往往鞭長莫及。“當救護車還在盤山公路上繞行時,黃金救援時間正在流逝。”江津區應急管理局應急指揮中心負責人介紹道,航空應急救援力量一直是區縣的短板,以財政力量來運營一支航空應急救援隊不切實際。而轄區的重慶亞翔通用航空有限公司作為西南地區首家取得CCAR136運行合格證的通航企業,設施設備齊全,技術儲備豐富,公司飛行團隊執行過多類型任務,擁有豐富的直升機救援、航空拍攝、農林作業經驗。且江津工業基礎雄厚,高校與企業之間的產學研成果豐富,為應急救援引入新技術提供了優越條件。
為了補短板,填補江津航空應急救援力量的空白,更好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2024年5月,江津區應急管理局與重慶亞翔通用航空有限公司簽訂《航空應急救援合作協議》。江津航空應急救援隊這支由政府主導、企業賦能的特殊隊伍正式誕生,成為重慶區縣中獨樹一幟的空中救援力量,可承擔應急救援、醫療轉運、航空護林、城市消防等綜合航空應急救援任務,還可依托江津區位優勢,輻射周邊區縣。
打造空中救援尖兵
用速度重構生命倒計時
走進江津直升機場,機庫內整齊停放著8架各型直升機。其中,5架KA-32A11BC直升機尤為醒目。作為專為消防研制的消防直升機,其除了可以自帶4噸水箱或吊桶以及17kw的水泵滅火外還配備了遠距離水炮及消防彈設備。一旦出警,KA--32A11BC不只是把消防隊員送到燃火區域這么簡單,而是結合了聯動滅火、空中巡查、傷亡救援等多項任務,可謂消防直升機的一大王牌。“山火救援中,單架KA--32A11BC 的作業效率頂得上一個地面消防中隊。”江津航空應急救援隊機械師武愛祥拍了拍旋翼上的防火涂層,自豪地說。
據了解,江津航空應急救援隊配備的機型中,除了5架KA-32A11BC直升機外,另外2架BELL212和1架AW109則承擔醫療轉運任務。救援隊有飛行員11名,均具備500小時以上山區飛行經驗,維修人員25名全部持證上崗。
“從接指令到旋翼轉動,每個動作都卡著秒表訓練,我們要求不超過30分鐘。”走進江津航空應急救援隊指揮中心,墻上的銅牌“30分鐘響應”在燈光下閃閃發亮,王義指著銅牌告訴記者。
2024年8月,新疆哈密淖柳公路特大泥石流災害救援,至今仍是江津航空應急救援隊隊員們的“教科書級案例”。當30公里道路被泥沙吞沒、數百輛貨車成孤島時,救援隊創下隊伍最快響應紀錄,僅用28分鐘就完成集結起飛,滿載救災物資的直升機沖破雨幕。
工作人員正在檢修飛機
何化強翻開備勤日志,上面記錄著飛行員的訓練數據:每人每月2小時模擬特情飛行,包括2次模擬發動機失效、15次機動訓練。救援隊飛行員崔云峰向記者展示了駕駛艙內的磨損痕跡:“這些按鈕的觸感已經刻進肌肉記憶,就算蒙眼也能完成啟動流程。”指揮中心的電子屏上,實時跳動的響應數據令人震撼:成立至今36次任務,100%準時起飛;平均到達現場時間18分鐘,比地面救援快3.2倍。
云端上接力生命安全第一
有成功,也有遺憾
但并非所有任務都能成功。“終止任務!”2025年6月23日的暴雨中,機長崔云峰的指令讓機艙內一片沉寂。雷達顯示航路上方正形成強對流云團,風速已達每秒12米,超過直升機安全閾值,轉運重癥患者的任務被迫取消。“這種抉擇很痛苦,但安全永遠是第一位的。”飛行員崔云峰感慨道。
“預評估-動態控-強協同”,墻上的九字訣道出了江津航空應急救援隊的安全密碼。每次任務前,運控部牽頭組織飛行員、機械師、地勤人員進行飛行前的精準評估與預案制定,包含氣象與地形精準評估、航線與起降點優化、裝備與預案檢查。飛行中運控部通過便攜式北斗設備和地空電臺進行實時指揮,地面則有5個應急起降點形成保障網絡。“我們不是賭命,而是用科學降低風險。”江津航空應急救援隊隊長王義說。
展望未來
構建智慧救援網絡
江津航空應急救援隊也在“擁抱”新科技。在救援隊指揮中心,技術人員正在調試新投入使用的5G音視頻數據傳輸系統。“通過這套設備,地面三甲醫院的專家可以實時指導機上急救,相當于把三甲醫院的急診室‘搬’到了空中。”何化強指著實時傳輸的高清畫面介紹。這套系統利用5G網絡高帶寬、低時延的特性,有效解決了偏遠地區急救資源匱乏和重傷員救治延遲的核心痛點,為生命爭取黃金時間。
醫療轉運
“這是我們建設智慧救援網絡的起點。”何化強介紹,面向未來,江津航空應急救援隊正積極布局無人機協同作救援系和區域智慧救援網絡兩大技術升級方向。無人機分隊上線后,初期搜救效率預計能提升300%,特別是在夜間或惡劣氣象條件下的初期響應能力將得到質的飛躍。
“我們的愿景是打造一張‘智能化、無人化、全域化’的空中生命守護網。”何化強介紹。未來,隨著低軌衛星通信保障全域信號、氫能源無人機延長續航能力、AI大模型輔助智能決策等前沿技術的深度應用,這張以江津為中心的“空中長城”將不斷進化,成為守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堅實科技屏障。
夜幕降臨,當城市漸漸安靜,江津航空應急救援隊的值班室依然燈火通明。電臺里隨時可能響起的求救信號,就是他們出發的號角。在這支隊伍的時間表里,沒有晝夜之分,只有永不停歇的守護——那是他們對生命的莊嚴承諾。
全媒體記者:周杭 見習記者:李 江
編輯:胡苓莉 編審:胡德賽
值班副總編輯:易志慧
總編輯:黃 艷
聲明:凡江津區融媒體中心所屬平臺作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別忘了
點亮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