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慶市榮昌區委書記高洪波“帶頭下館子”的視頻刷屏網絡。兩桌家常菜,1100元自掏腰包,一句“今天這兩桌我來請”,不僅讓街邊小店的老板樂開了花,更讓無數網友感慨:“這才是干部該有的樣子!”
高洪波的這頓飯,看似尋常,實則不簡單。它至少傳遞了三重深意:
第一,規矩要守,但飯也得正常吃
中央八項規定劍指“舌尖上的腐敗”,但絕非讓干部與市井煙火“絕緣”?,F實中,一些地方卻把反“四風”異化為反“吃飯”,干部對正常社交消費噤若寒蟬,甚至出現“寧可不吃、絕不犯錯”的懶政思維。因為上面一句嚴禁違規吃喝,到了基層就層層加碼成了吃喝都違規,地方無限上綱、過度解讀,從而帶來的僵化執行、偏執推進,雖然央媒多次出面解釋,整治違規吃喝不是說吃喝違規,但在一些地方仍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態度。
高洪波的自費請客,恰恰用行動劃清了“違規吃喝”和“正常消費”的界限——紀律的底線是公權公用,而非隔絕人間煙火。
正如建國后主席在老鄉家吃飯堅持付糧票,共產黨人的“餐桌政治”從來都是:紀律的剛性,托舉的是民生的溫度。
第二,上面帶頭消費,下面才敢消費
這頓飯的客人名單頗有講究:養豬勞模、教師、90后創業者……覆蓋榮昌一二三產業的核心力量。高洪波說:“請大家感受榮昌的營商環境,人間氣,煙火味?!币粡埐妥?,成了傾聽企業心聲、傳遞政府誠意的平臺。
更關鍵的是,這頓飯背后是一套“消費經濟學”。高洪波算過一筆賬:“1萬市民每周多消費100元,就能為小微商戶創造百萬級生存空間?!?數據顯示,他“打卡”后,餐館客流量增長40%,周邊涼粉店日均銷量從200碗增至300碗。這種“官員帶頭—商戶受益—游客慕名”的傳導鏈,正是“煙火經濟”最樸素的邏輯。
第三,好作風不是喊出來的,而是做出來的
短視頻時代,群眾需要的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清官神話,而是“能在街頭偶遇”的真實干部。高洪波搶單的鏡頭,比一萬份文件更能兌換民心。從“節假日停車場免費”到“機關食堂開放”,從“鹵鵝產業專班”到“書記直播帶貨”,他的“下館子”不是孤立作秀,而是整套“親民治理組合拳”的點睛之筆。
反觀一些地方,把“禁酒令”執行成“禁足令”,用“政治正確”掩蓋能力匱乏,看似“嚴苛”,實則是新的形式主義。正如《人民日報》所言:“禁止違規吃喝,不是禁止正常吃喝。” 高洪波的“三不原則”——不公款消費、不超標接待、不回避監督,恰恰給出了標準答案。
結語
這頓“帶頭飯”之所以刷屏,是因為它踩中了民心所向:干部既要“廉”字當頭,更要“干”字為先。真正的八項規定,從不會讓公務員變成“圣人”,而是讓權力回歸服務民生的“凡人”。
要讓更多干部能坦然走進街邊小店,點一份美味、掃一次付款碼。這升騰而起的人間煙火氣,正是中國治理現代化最溫暖、最堅實的注腳——最好的作風建設,永遠生長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