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刻機曾經被視為芯片制造命脈的設備,但如今的“必需性”正在降低,就連臺積電和英特爾這兩大金主也開始 “唱反調”。
臺積電方面表示“公司對采用高數值孔徑EUV光刻設備持謹慎態度,并強調臺積電并不急于將這項先進技術投入量產”。
英特爾的態度則更直接,據英特爾內部人士在某投資平臺上透露,“以后做高端芯片不一定非得靠ASML那種超級貴的光刻機了,可以通過刻蝕技術來實現技術上的趕超。”
而且從華為的身上能夠看到類似的成功案例,華為用實際產品證明,在沒有最先進的光刻機設備的情況下,也造出了高性能的芯片,麒麟9010/9020、昇騰系列芯片等,已經到了完全夠用的狀態了。任正非先生在接受采訪時也說明了這一點。
因此,面對這一連串的動作,荷蘭阿斯麥恐怕是要坐不住了,耗費大量心血聯動全球供應鏈打造出來的尖端光刻機設備,結果由于4億美金的高昂售價,其必要性正在降低。
那么問題來了,光刻機曾經是半導體行業的印鈔機,阿斯麥的EUV光刻機更是被臺積電、三星、英特爾視為制造先進芯片的唯一選擇。但如今為什么這些巨頭們開始“忽視”頂級光刻機?
首當其沖的便是貴,太貴了,貴到離譜。
一臺EUV光刻機的價格接近2億美元,而ASML最新研發的NAEUV光刻機更是飆到4億美元。
這還不算完,用這些機器生產芯片的成本也高得嚇人,比如3nm芯片的制造成本高達2萬美元/片,2nm芯片更是突破3萬美元。這么高的成本,連蘋果這樣的土豪客戶都開始猶豫,更別說其他廠商了。
其次是先進封裝技術崛起,制程不再是唯一標準。
過去芯片性能的提升主要靠制程進步,從7nm到5nm再到3nm。但現在,封裝技術正在改變游戲規則。比如:
小芯片(Chiplet)技術:把多個小芯片封裝在一起,性能直接翻倍;
3D堆疊:像蓋樓一樣疊放芯片,節省空間的同時提升算力。
WMCM封裝(臺積電計劃2027年商用):把CPU、GPU、內存、AI芯片全部封裝在一起,性能暴漲。
華為的芯片之所以能在制程受限的情況下依然強悍,很大程度上就是靠這些封裝技術。通過一系列博主的拆解就會發現,它的模塊比傳統芯片大,但性能卻不輸頂級競品。
最后,芯片行業不再盲目追求“納米數字游戲”。
以前廠商們比拼的是“我的芯片是5nm,你的芯片是7nm”,仿佛數字越小越厲害。但現在大家發現:制程進步越來越難,成本卻越來越高。于是,廠商們開始轉向其他方向:
增強AI算力(比如華為直接把NPU塞進芯片,大幅提升AI性能)。
優化架構(比如蘋果M系列芯片,制程不是最先進,但性能依然碾壓對手)。
新材料、新工藝(比如臺積電的GAA技術、中芯國際的N+1工藝)。
因此巨頭們的態度轉變,直接沖擊了ASML的生意。數據顯示:NAEUV光刻機目前只賣出5臺,原本預計至少幾十臺。ASML第一季度訂單量暴跌44%,第二季度預期更差。
結語:技術的盡頭,是“繞路”,光刻機不再是造芯片的“唯一解”。當一條路太貴、太難走時,聰明人總會找到新的路徑。華為的封裝技術、英特爾的蝕刻方案、臺積電的GAA工藝,都在證明一件事:荷蘭阿斯麥的光刻機壟斷神話正在被一點點打破。
這場變革才剛剛開始,荷蘭要么適應,要么被繞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