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個多年的老粉兒加我,說想咨詢個事兒。
他跟他女朋友從大學就在一起了,談了七八年,兩個人一個村兒的,感情也很好,算是青梅竹馬,最近準備結婚了。
然后,卡在了彩禮這里。
他們那邊彩禮大概是18萬6,這個數,本來都是說好了的。
他女朋友家里一個弟弟一個妹妹,妹妹結婚的時候,彩禮十六萬六,最后自己只帶走了2萬,其他都留給家里了。
而他給的彩禮,自然也帶不回自己的小家庭。
本來他不同意這個事兒,但最后拗不過對方家里,想著十幾萬,一兩年就掙回來了,給了就給了吧,就當是孝敬了。
結果訂婚訂過了,準備商量結婚的事兒了,對方媽媽又要再加九萬八的彩禮。
但他們家的情況,彩禮再加的話,實在是拿不出來,只能出去借。
他對象是個軟性子,在家里沒有什么話語權。
他去找對方媽媽談這個事兒,說實在拿不出來,結果對方說那就過幾年,什么時候這個錢攢夠了什么時候再結婚。
一方面是感情很好的女朋友,一方面又不想再跟自己父母要錢,辛苦父母。
他實在不知道怎么辦了。
說實話,我非常能理解這位兄弟。
聽他描述的彩禮價格,以及父母性格,感覺應該跟我們那邊離得不遠。
但其實,他這個事兒很好解決,只是他的方向錯了。
他想的是怎么解決丈母娘,但丈母娘是無解的。
我跟他說,首先他要做的,是跟他對象溝通一下,讓她對象跟他站在統一戰線。
不是說讓她對象跟他一起對付她媽,而是先溝通好,既然你沒有能力反抗你家里,那就交給我來辦。
然后,倆人都三十歲了,不光男生急著結婚,女生更急著結婚。
但凡她為自己女兒著想一點,就應該意識到這一點,所以如果這個婚結不成,最應該著急的不是他。
最后,退一萬步講,就算丈母娘不同意,那又怎么樣呢,也不影響你結婚啊?
農村人總有一種思想,就是辦了婚禮才算結婚。
但是,國家法律不認啊,國家認的,是那個結婚證。
更何況現在領結婚證,連戶口本都不用,她不同意又能如何呢?
都說結婚要得到父母的祝福,婚姻才會幸福。
但這里有個前提,那就是明事理的、為孩子考慮的父母。
很顯然,這種臨時加彩禮,且彩禮不給孩子帶回自己小家庭的,大概率算不上。
一直以來,網上關于彩禮的問題吵得很兇。
但吊詭的是,元兇卻從來不在這個輿論場里。
男生罵高價彩禮,覺得這是既要又要的行為。
但大部分收高價彩禮的,不是這個女生本人,而是她的家里。
而這種高價彩禮,一般也帶不回自己小家庭,要是能帶回,我相信大部分人都不會有什么意見,不過左手倒右手的事兒,就當是父母支持小家庭建設。
只有那種男方付了高價彩禮,自己結婚后小家庭卻依然過得緊巴巴,這筆錢被女方家庭挪作他用的情況,才會被罵。
可問題是,這波父母,根本就不參與這種討論。
你罵不著他們啊。
當然了,也不排除有一部分女生,腦子拎不清的,是真的會為虎作倀,總覺得自己作為女兒,就是得為家里掙這筆彩禮錢。
然后自己背了高額彩禮的罵名,婚后日子過得緊巴巴,還一直因為這個被婆家各種刁難之類的。
也有人說,有些高額彩禮,是為了讓女生的弟弟去娶媳婦,那女生的弟弟,是不是也要給高額的彩禮呢?
這不就惡性循環上了嗎?
我之前談到彩禮啥啥的時候,評論區總是會有人表示驚恐,怎么2025年了,還有人在討論這么落后的問題。
我生活在上海,這里幾乎就不會有關于彩禮的任何問題,更沒有什么彩禮給到父母不給孩子自己的。
但是,中國很大,地方和地方之間的差距,更大。
說到底,彩禮,壓根兒就不是個婚姻問題,而是個原生家庭問題。
就像向我咨詢這個哥們兒,他女朋友,在婚姻這種事情上,還是得聽她媽的,而且還是在她媽沒有為她考慮的情況下。
可能對于有些人來說,我不聽就不聽了,又能咋,都是成年人,我的事情我做主。
但一個人有一個人的成長環境,有些人,做不到就是做不到。
哪怕她自己知道在這整個環節中,自己只是工具,但下意識還是會想“他們是我的父母”,用孩子這個身份把自己捆綁在道德洼地里。
尤其是有些家庭,從小會給孩子灌輸一些“我都是為了你,你要聽話”的觀念。
我們雖然總說,父母都是為了自己孩子好。
但有些父母,不止有一個孩子。
也有些父母,根本不知道什么才是為了孩子好。
怎么才算是讓自己好,只有自己知道。
任何時候,都把自己放在第一位,把自己的幸福放在第一位。
收不到自己口袋的彩禮
可以不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