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3日,經中國傳承人大數據庫中心非遺和傳統文化傳承專業委員會審核,認為福建省廈門市李亞蓮同志申報的“廈門慈云巖寺傳說”具有傳承價值,符合申報條件,準許入庫傳承人網《中國傳承·人才智庫》。
據了解,現任慈云巖寺住持釋志儀法師,俗名李亞蓮,1999年隨師父入住慈云巖寺,自此開啟了與這座古寺的深厚緣分。在寺中,她潛心修行,日復一日鉆研佛法,逐漸對佛法有了深刻的領悟與見解。2010年,釋志儀法師受具,在佛法修行之路上邁出重要一步;2016年,她憑借多年修行與不懈努力,獲得比丘尼的教職身份。憑借出色的修行素養與管理能力,她最終成為慈云巖寺住持。
釋志儀法師秉持著慈悲為懷的理念,廣結善緣,深受當地信眾的尊敬與愛戴。在寺院管理方面,她展現出卓越的才能與智慧。精心規劃寺內的各項事務,致力于維持寺院的莊嚴與清凈,使慈云巖寺成為信眾們心中理想的修行與朝拜之地。在她的帶領下,寺院的日常法務活動有序開展,無論是早晚功課,還是各類佛事法會,都進行得莊重而神圣,為信眾提供了良好的宗教體驗。
慈云巖寺的石書房與摩崖石刻,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見證著此地崇文重教、求知好學的傳統民俗。石書房位于石塔之西 500 米處的山巒上,明代里人康爾韞、柯鳳翔、林一材在此寒窗苦讀并高中進士,它不僅是文人雅士追求學問的見證,更成為激勵后世學子奮發圖強的精神象征;石佛塔西側石壁上留存的明代嘉靖年間文人唱和詩刻,以優美詩句勾勒出石佛山的風光與人文,為古寺增添了濃郁的文化氣息。
釋志儀法師深知這些歷史古跡的價值,將傳承與弘揚慈云巖寺的文化精髓視為己任。她不僅積極推動對石書房、摩崖石刻的保護修繕工作,還深入挖掘古跡背后的文化故事與教育意義。法師定期組織寺內僧眾及信眾參觀學習,在講解中引導大家感悟先輩求知精神,讓崇文重教的傳統在寺內生根發芽,形成良好寺風。
同時,釋志儀法師主動搭建古寺文化與地方教育的橋梁。每到中考、高考前夕,她會開放寺院,邀請學子與家長前來參觀石書房等古跡,講述先賢勵志故事,鼓勵學子勤奮學習;她還組織寺內僧眾開展助學活動,為貧困學子提供學習物資與精神支持。在法師的不懈努力下,慈云巖寺成為地方文化傳承與教育發展的重要助力,不僅弘揚了古寺的文化傳統,更推動了良好民風的形成,讓崇文重教的精神在當地代代相傳。
釋志儀法師的佛教教職身份為比丘尼,長期以來致力于佛學文化的傳播與弘揚。目前,其門下皈依弟子已達 200 余人,法師以深厚的佛學造詣和慈悲的弘法愿心,引領信眾深入佛法智慧,在佛教文化傳承領域展現出積極的影響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