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7月2日一大早,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高調宣布,自己取得“歷史性”勝利,和越南達成貿易協定。盡管關稅大棒最終定格在20%,遠低于4月威脅的46%,但是基本無條件開放全面商品市場,讓美國能實現零關稅準入。除此之外,雙方附加了一條非常關鍵的條款,越南人寧可直接投降,讓美國贏,也要狠狠坑中國一把。條約規定,任何經越南轉運的第三方國家商品將面臨40%的懲罰性關稅。
乍看起來,越南好像取得了一點的成果,達成20%的基礎關稅,讓越南依賴對美出口、占據了越南出口總額的30%的紡織、電子產業暫時喘息。但實質上,可以說輸的一塌糊涂。為什么這么說?就這么一條,“全面開放商品市場”。我給大家舉個例子,這個句式,放在中國近代史里,通常被稱為“不平等條約”。
放在越南身上,代表了越南完全放棄了未來商品市場的科技樹攀爬,安心停留在“代工廠”階段,任由美國對越南傾銷一切高科技商品。而放在政治環境里來講,越南政府簽這個協議,幾乎等同于投降。如果一定要說有什么自我想法在里面,那恐怕就是覺得越南人窮,根本買不起美國的高科技商品,所以無所謂。
對中國而言,越南這么“一跪”,事情有點麻煩了。大家也都知道,在中美貿易戰爆發以來,“越南貼牌、中國制造”的中轉模式開始廣泛鋪開。中美打的越激烈,越南的出口額就漲的越快。2024年越南自中國進口額高達1443億美元。而現在,這個40%的轉運關稅懲罰,新規迫使中國企業必須在越南完成“實質性轉變”——不僅貼標簽,更需投入真實生產環節,成本與復雜度陡增。
進一步來說,就是被美國吃掉的“蛋糕”,要強行從中國這邊“吃”。也即是我們上面提到的,寧可讓美國贏,越南也要狠狠坑中國一把。更關鍵是,產業這個東西是鏈條性的,一旦出現缺口,是會帶來連鎖反應的。對美國來說,幾乎是一舉兩得。即從越南獲得了市場,又間接打擊了中國。
當然了,希望是我個人把越南看的“太壞”了。這件事情,也可能會有另一種可能。就是越南為了避免關稅問題過快的爆發,會直接沖擊抵賴經濟、社會、乃至政治上的動蕩。因此越南暫時性妥協,并逐漸減少對美國的依賴,最終單方面撕毀協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