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歐盟還在為稀土供應焦慮不安時,中國商務部的一紙公告讓他們徹底清醒——期待中的稀土增量沒有到來,反而等來了針對歐盟不銹鋼產品的五年反傾銷稅延續通知。
稀土元素作為現代工業的"維生素",其戰略價值不言而喻,同時也一直是歐盟的心病。
從電動汽車電機到風力渦輪機,從智能手機到軍事裝備,這些看似不起眼的金屬其則是作為高科技產業和綠色能源轉型的關鍵原材料。
所以,稀土的供應直接關系到歐洲工業的命脈,而中國作為全球稀土供應鏈的核心節點,供應著約60%的稀土精礦和近90%的稀土永磁體。
而歐盟則對中國稀土的依賴程度高達98%,這種近乎單一的供應渠道自然讓歐洲戰略家們夜不能寐。
歐盟駐華大使托萊多曾多次公開喊話,希望中國能"體諒歐洲的恐懼",甚至設下一個月期限要求解決稀土供應問題。
然而這種近乎命令式的口吻,同時也反映出歐盟在稀土問題上的焦慮已經到達頂點。
但歐盟似乎忘記了,就在他們對中國稀土"喋喋不休"的同時,去年10月他們則剛剛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了五年反補貼稅,還有曾G7峰會上又不斷炒作所謂"中國經濟脅迫"的論調。
中國在稀土出口問題上的立場是明確且一貫的:合作必須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中國商務部的稀土出口審批也一直按照既定規則執行,對所有申請一視同仁。
符合規定的申請都會獲得批準,但任何試圖超出合理范圍的索取,特別是在歐盟對中國企業采取不公平措施的背景下,都不可能得到滿足。
所以,就在歐盟為稀土問題焦頭爛額之際,中國商務部正式宣布,自2025年7月1日起,對原產于歐盟、英國、韓國和印度尼西亞的進口不銹鋼鋼坯及熱軋板/卷繼續征收反傾銷稅,期限為五年。
這一決定并非無的放矢,而是基于對市場狀況的深入評估,復審結果顯示,如果現在取消這些反傾銷措施,相關國家的低價傾銷行為極可能卷土重來,再次沖擊中國不銹鋼市場。
回顧2019年中國首次對這些地區不銹鋼產品實施反傾銷措施時的情況,就能理解這一延續決定的重要性。
當時,大量來自歐盟的不銹鋼鋼坯以低于成本價涌入中國市場,嚴重擠壓了國內鋼廠的生存空間。
商務部的調查數據顯示,歐盟進口不銹鋼在中國市場的份額在短時間內從12%激增至23%,這種異常增長正是建立在低價傾銷的不公平競爭基礎上。
所以經過五年實踐驗證,復審結果顯示取消征稅將極可能導致傾銷行為死灰復燃,因此延續措施是保護國內產業的必要之舉。
近些年來,國內企業不僅實現了技術升級和產能優化,在產品質量上也取得了長足進步。
以新能源汽車用不銹鋼為例,國產產品在耐腐蝕性、強度和加工精度等關鍵指標上已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甚至開始反向出口到傳統工業強國。
這種產業進步證明,適度的貿易保護措施對發展中國家產業升級具有積極意義,同時也為國內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必要保障。
而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市場對歐盟不銹鋼產業而言絕非可有可無,從貿易數據來看,中國是歐盟不銹鋼產品的第三大出口市場,占據著重要份額。
歐盟鋼鐵企業若失去這一穩定的大市場,短期內很難找到同等規模的替代,這種相互依存的貿易關系本應促使歐盟更加審慎地處理與中國的經貿問題,但現實情況卻恰恰相反。
所以,歐盟在貿易政策上的雙重標準令人費解,他們一方面強調"公平競爭"原則,另一方面卻對中國產品實施歧視性貿易措施。
中國延續反傾銷稅的決定,某種程度上是對歐盟不公平貿易行為的合理回應,這不是單方面的懲罰,而是基于規則的自衛措施,目的是維護健康有序的市場環境。
從更宏觀的視角看,稀土問題與鋼鐵反傾銷稅看似不相干,實則反映了同一個核心問題:國際貿易必須建立在相互尊重和平等互利的基礎上,任何試圖通過施壓手段獲取單方面利益的做法都難以奏效。
中國在這兩個問題上的立場高度一致:按規矩辦事,符合規定的稀土出口申請會得到批準,同樣,對確實存在的傾銷行為也會依法采取反制措施。
所以,歐盟若繼續一邊對中國企業設置貿易壁壘,一邊又期望中國在關鍵原材料供應上給予特殊照顧,這種矛盾立場注定難以得到積極回應。
當前全球貿易環境復雜多變,保護主義抬頭,供應鏈重構壓力增大,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堅持基于規則的多邊貿易體系,既保護國內產業合法權益,又為國際經貿合作提供了穩定性。
歐盟若真心關注稀土等關鍵原材料供應安全,更應反思自身貿易政策,停止對華歧視性做法,通過建設性對話解決雙方關切。
歷史經驗表明,貿易對抗沒有贏家,2002年美國對進口鋼鐵加征高額關稅,最終不僅導致本國下游產業成本上升,還被世貿組織裁定違規。
所以,歐盟當前面臨的選擇其實很明確:是繼續堅持雙重標準,導致雙方在貿易問題上摩擦不斷,還是調整策略,與中國共同維護公平有序的國際經貿環境。
這個選擇將決定未來中歐經貿關系的發展方向,歐盟若能從這次"加稅通知"中吸取教訓,調整對華經貿策略,雙方完全可以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實現互利共贏。
國際貿易的本質是優勢互補,而非零和博弈,中國在稀土領域擁有資源優勢,歐盟在部分高端制造業具有技術優勢,這本應成為雙方合作的堅實基礎。
但當一方試圖將經濟問題政治化,用非市場手段干預正常貿易時,這種互補性就會受到損害。
停止對華歧視性貿易措施,放棄不切實際的施壓手段,回歸平等協商的軌道,這才是解決雙方貿易爭端的正道。
畢竟,在相互依存的全球化時代,合作共贏才是唯一可持續的選擇。
對此你有什么看法,歡迎評論區留言。
歡迎關注@律便利
下期給您帶來更精彩的看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