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云臺的風撕開霧幕時,喀斯特峰林正將晨曦揉成七彩的絮。云浪自北回歸線的綠海翻涌而上,纏繞峰巒,在天池的藍波里暈染出紫霞緋色。恍惚間,仿佛化身齊天大圣,踏云遨游,腳下是霧漫千嶂的仙境,頭頂是被彩云親吻的碧空。這是我小時候,一邊讀書,一邊做放牛娃的地方——馬關邊疆。在那黑森林的深處,仿佛還聽見當年那份純粹的童聲《鄉間小路》:“走在鄉間的小路上,暮歸的老牛是我同伴……”慶幸的是,在這綠野仙蹤的云上秘境,雄關威史依舊在。
云上秘境:霧靄里生長的詩意桃源
這馬關的云,是能品出滋味的。輕抿一口現磨的云南小粒咖啡,苦澀裹挾著焦糖香在舌尖綻放,這恰似這片土地——藏于深閨的甜蜜,是天堂的滋味。陽光穿透云層,灑在鴛鴦雙飛的幽徑,空氣中浮動著蜜意:苗族花山節銀飾叮咚,壯家五色花米飯糯香四溢,每粒米都浸潤著云海的溫潤與喀斯特的堅韌。
明代樓璉筆下“翠蛙鳴入云中樹,白雉飛穿洞口花”的盛景,至今仍在馬關的晨昏流轉。這座“五云南國在天涯”的秘境,曾因邊地險峻被時光塵封。直至鄉村振興的春風拂開霧幔,人們才驚覺,北回歸線上這片蔥郁,早已將藍天白云釀成可觸碰的詩篇。
雄關千年:硝煙中矗立的精神豐碑
當云海散盡,山巔碉樓化作歷史的注腳。布滿彈痕的石墻,至今回蕩著中法戰爭的槍聲;茅坪國門遺址的殘垣,仍凝固著1938年日軍轟炸機的轟鳴。這片土地滿是矛盾與堅守:當內地沐浴改革春風,馬關仍在“一切為了前線”的吶喊中浴血;當都市霓虹閃爍,這里的烈士墓群卻在月光下肅穆佇立。
撫摸碉樓石階,指尖觸碰的不僅是冰涼石紋,更是“識歷史者智,辨正道者慧”的千年哲思。戰火淬煉的沉郁,賦予雄關超越時空的厚重,邊關英魂以忠骨鑄就界碑的年輪。如今的馬關,既有苗族姑娘百褶裙拂過露珠的溫柔,也有界碑在云海中矗立的剛毅。在碉樓聽穿彈孔的嗚咽,于烈士墓前獻花,方能懂得:這片被戰火與云霧浸染的土地,早已將滄桑釀成治愈的良方,讓疲憊在云海中消散,讓熱血在歷史中重燃。
別再困于城市的鋼筋森林。馬關的云海已守候千年,等你在觀云臺踏云逐夢,在碉樓殘陽下翻閱歷史,在烈士墓碑前觸摸歲月。這里的霧靄、咖啡香與風聲,皆是創作的靈感源泉。正如阿勒泰在李娟筆下綻放光芒,馬關也期待懂它的人,將云海幻化成詩,把雄關寫成故事,讓邊關風情在筆下流轉。畢竟,能同時承載云端詩意與鐵血忠魂的地方,世間又有幾處?
云海依舊翻涌,炮口已綻野花。且聽,長眠的英魂在訴說:這人間煙火,便是他們畢生守望的答案。
作者:楊太國(作者系自由撰稿人)
轉載請注明來源《民族時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