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閬中江南街道田公社區佘家溝的李子。(拍攝:謝杰)
封面新聞記者 謝杰
“我們村有閬中規模最大的李子產業園,種植有10萬多棵李子樹,其中有140多株百年李子樹都在掛果。但以前簽的采購協議到期,今年樹上的果子怎么搶抓最佳采摘期賣出去呢?”
7月3日下午, 四川閬中江南街道田公社區佘家溝,第一書記莫征宇站在地里,手里摘著熟透泛紅的李子,嘴里給鄉親們加油鼓勁,腦子里則想著——這批次50多噸青脆李,怎么賣。
莫征宇代表鄉親們向封面新聞云求助平臺求助:“希望大家幫幫我們,別讓鄉親們果子爛地里!”
從清朝開始種李子的山溝村
果樹,是這里的“傳家寶”
“叔叔嬢嬢們,又發布高溫預警和雷雨天氣預報了,紅透的果子快摘,別被曬干了或者被雨打掉地里了!”
7月3日下午5時許, 四川閬中江南街道田公社區佘家溝,村民們趁著暑氣漸弱,收起李子來。
西華師范大學派駐閬中江南街道田公社區的駐村第一書記莫征宇,一邊提醒大家,一邊加入摘收李子的隊伍。
西華師范大學派駐閬中江南街道田公社區的駐村第一書記莫征宇,代表鄉親們求助。(拍攝:謝杰)
“佘家溝種植李樹歷史悠久,可以溯源至清代嘉慶年間。”收完當天的李子,莫征宇告訴封面新聞記者,佘家溝位于距閬中城區約7公里的山溝里,這里風景秀麗、人文厚重。清代嘉慶年間就已經開始種植李子,此后逐漸形成規模。宋代閬中狀元陳堯叟曾盛贊這里的李子:甜于糖蜜軟于酥,閬苑山頭擁萬株。葉底深藏紅玳瑁,枝邊低綴碧珊瑚。
種李子,是這里的“傳家寶”。
經過幾代人的傳承發展,佘家溝李子產業園,成為閬中當地最大的李子產業園。 目前,李樹規模已達1100余畝。現今掛果的10萬余株中,100年以上的老李樹100余株,50年以上的李樹400多株。
依托這些“老樹”,和祖輩流傳的種植方法,佘家溝李子產業園應運而生。除本地土李子外,還有玫瑰李、蘋果李、青脆李、脆紅李、皇冠李等10多個品種。
在這里,李子是鄉親們的“致富果”。這幾年,帶動村子越來越和美興旺。
四川閬中江南街道田公社區佘家溝,村民們正在采摘李子。(受訪者供圖)
50多噸青翠李迎來佳期
全村找銷路,“不能讓果子爛地里!”
但最近,鄉親們犯了難:今年李子怎么賣呢?
“前幾年是訂單銷售,但簽約采購協議今年到期,采購方今年來考察時,李子樹還沒掛果還不出品相,于是選擇簽約了村里創新發展的羊肚菌。”莫征宇為羊肚菌感到高興,但也著急李子銷路。
“從4月底,我們就開始找銷路,全村都發動起來了。”莫征宇介紹,找果商自薦、線上直播、農貿超市跑銷路等,大家都嘗試了。5月底6月初,第一批次脆紅李成熟,保住了銷量。但眼下,量更大的青翠李,銷售卻更難。
6月以來,天氣熱、雨水少,天干導致這批青翠李個頭小,品相不好。推銷李子時,大家把照片發過去,之前的銷售方都嫌賣相不好。
“但事實上,由于光照多,今年李子雖然個頭小,卻口感更好,口味依舊純正、味美多汁!”可也正是因為個頭小,導致品相一般。這兩天,果農們正在摘收辛苦一年的果實。
“眼下正是青翠李最佳采摘銷售期,預計青翠李有50多噸。但近期天氣常是高溫或暴雨,我們就希望快點找到銷路。”莫征宇代表鄉親們向封面新聞云求助平臺求助:“希望大家幫幫我們,別讓鄉親們果子爛地里!”
莫征宇表示,希望大家能助果農們一臂之力,如果能有水果超市或者李子深加工企業,也歡迎到有百年種植歷史的佘家溝來實地考察。
有意愿的讀者網友,可以在網絡平臺搜索“閬中佘家溝”,聯系官方工作人員。
封面新聞“求助報料平臺”
1
掃描下方小程序碼,填寫詳細內容,即可求助、報料。
2
打開“封面新聞”客戶端,點擊底欄“求助報料”按鈕,進入求助、報料頁面。
3
可以私信封面新聞的官方微博、微信或抖音賬號,發起求助、報料。
4
您還可以撥打熱線028—86969110,進行求助。
封面新聞將24小時實時解答、跟進,并提供相關協助(為保護隱私,相關信息將會保密,請放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