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說險|醫保卡外借,影響買保險嗎?
7月4日,平安人壽南陽中支工作人員結合真實案例,就醫保卡外借是否影響買保險進行了剖析。
【案例介紹】
趙先生2023年10月在保險公司為自己投保壽險和百萬醫療產品,提交投保申請后,保險公司排查發現被保人投保前有住院記錄,要求被保險人提供住院病歷。趙先生通過業務人員反映自己沒有生病,就是醫保卡借給了父親使用過。
【案例分析】
醫保卡外借,有什么影響呢?
眾所周知,醫保卡上有個人的姓名、身份證號、照片、社保編號等重要信息,換句話說醫保卡相當于我們的另外一個“身份證”,如果借給別人使用了,就算不是自己本人,那么相應的使用記錄,也依舊會記錄在個人名下。
1、醫保卡外借屬于違法行為。醫保卡賬戶,一般分為兩部分:一部分進入醫保統籌賬戶,由醫保基金統一調配;另一部分是個人賬戶,屬于個人,可用于在藥店買藥或支付門診費用等。《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第八十條規定:以欺詐、偽造證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騙取社會保險待遇的,由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責令退回騙取的社會保險金,處騙取金額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醫療保障基金使用監督管理條例》第四十一條規定,將本人的醫療保障憑證交由他人冒名使用的,由醫療保障行政部門責令改正;造成醫療保障基金損失的,責令退回;屬于參保人員的,暫停其醫療費用聯網結算3個月至12個月,騙取醫療保障基金支出的,除依照前款規定處理外,還應當由醫療保障行政部門處騙取金額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所以,如果將醫保卡外借給他人就醫,用統籌賬戶的錢支付,則性質相當于騙保,屬于違法行為。
2、影響商業保險的核保和理賠。保險公司規定,個人購買商業保險前需進行健康告知,同時可能采用第三方醫療數據排查等方式查詢就醫記錄。使用醫保卡就醫,都會認為是本人的行為。如果醫療記錄是慢性疾病或嚴重疾病等,不能通過體檢方式“自證清白”,保險公司可能會拒保。同時醫保卡外借是不誠信行為,保險公司審核時也會考慮道德風險。醫保卡的就診記錄是保險公司理賠的重要憑證。保險公司在收到客戶的理賠申請后,一般會調查客戶的門診及住院記錄。如果將醫保卡外借他人,剛好他人患有影響保單承保的既往病史的話,那么保險公司就會判定為“帶病投保”,或者“未如實告知”,從而影響理賠結論。
【案例啟示】
在此提示消費者注意:
1、醫保卡切勿借給他人使用。投保人多因難以證明醫保卡為出借,導致無法獲得承保和理賠。即使能證明非本人就診,也可能因騙取醫保基金被保險公司舉報,受到相應處罰,得不償失。
2、如果本人醫保卡有就醫記錄,建議投保時一定如實告知就醫情況,并提供相關就診材料和證明材料,保險公司會結合資料收集情況正常評估風險,經保險公司審核后,符合投保條件的,還是可以繼續投保的。
3、如果保單已承保,則建議盡快前往保險公司做補充告知,由保險公司重新審核,以免自己白白交了多年保費,但患病時候卻無法理賠。全媒體記者曹立峰通訊員華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