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夏天很熱,可遠在地中海的小國塞浦路斯,人們卻是一身冷汗。原因也很簡單,以色列人似乎又找到了一個全新的“巴勒斯坦”,而這塊以色列猶太人眼中的新“應允之地”,恰好就是塞浦路斯。
這事情源頭,是伊以沖突。當時不少猶太人紛紛逃亡海外避難,其中很大一批人圖距離近,就跑去了塞浦路斯。沖突結束后,那幫人又回去了。這乍看起來好像沒什么問題。
可是呢,這一來一回卻觸動了塞浦路斯人最敏感的神經。因為當以色列難民船靠岸時,一些猶太人俯身深情親吻腳下土地的鏡頭被媒體捕捉,網友驚呼此為“恐怖之吻”。這一幕像極了百年前猶太移民初抵巴勒斯坦海岸時的場景,這如此“歷史性”的一幕,看得塞浦路斯人在太陽底下也是一身冷汗。而最令塞浦路斯人驚心的是,這事情傳到以色列國內,卻被以色列人非常輕蔑的指出,早在2年前,以色列主流媒體就已經“認證”了。說塞浦路斯是上帝應允給猶太人的“殖民地”,以色列人可以大規模去“定居”。
而加劇塞浦路斯人這一恐懼的,還是當地官員拉起的“警報”。按照塞浦路斯官員在社交媒體上的“警報”,就這次以色列人“避難”的一來一回,持有塞浦路斯國籍的以色列公民在塞浦路斯境內大規模購置房產與土地,交易不受任何法律制約。很明顯,有巴勒斯坦的例子在前,塞浦路斯人警覺了。
可能有些人疑惑,為什么要選這么一個小國家呢?實際上塞浦路斯絕非以色列偶然目標。這個面積不足海南島三分之一的地中海第三大島,扼守歐亞非三洲要沖。島上134萬人口中,希臘族占58.66%,土耳其族占16.63%,國家認同感本就脆弱。塞浦路斯自1973年南北分裂后:北部分裂政權僅土耳其承認,南部政權徒有虛名,英國軍事基地與聯合國隔離帶更割裂著塞浦路斯主權的完整性,為以色列滲透敞開了大門。
而更關鍵的是,這事兒和巴勒斯坦十分的相似。二戰結束之后,1946年至1949年間,英國曾在塞浦路斯設立12處營地收容5.3萬猶太難民,因而以色列也將此地刻意塑造為“集中營”象征。2020年,以色列政府還出資在塞浦路斯的拉納卡修建猶太人博物館,將猶太人在塞浦路斯島的歷史強行追溯至兩千年前羅馬時代。其操作模式,幾乎是復刻“奪占”巴勒斯坦的全過程。唯一差的,可能就是制造恐怖襲擊,散播對立和仇恨。
當然了,面對以色列的“定局”,塞浦路斯民眾,這段時間開始自發在碼頭聚集,豎起巴勒斯坦國旗,高呼“自由巴勒斯坦”和“滾回老家”。不過,這樣的零星抵抗,對持有雙重國籍的以色列買家毫無用處,以色列人拿著“法律武器”如入無人之境,塞浦路斯最后能堅持多久,就讓我們慢慢觀察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