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家歡喜,又有幾家憂愁?隨著各大車企相繼發布6月銷量/交付量數據,其上半年“成績單”也已隨之公諸于眾。
作為一眾“新勢力”中放話要在今年第四季度實現盈利者,小鵬汽車的表現也吸引了不少關注,更于日前剛剛迎來了全新車型G7的上市。那么,小鵬半年來的走勢究竟如何?G7又將在其后續“征途”中扮演什么樣的角色?接下來,圈哥就帶大家一起去探究一番——
半年數據:只是“看上去美好”?
廠方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其6月交付量超3.46萬輛,同比大漲224.44%、環比微增3.24%;今年1-6月,小鵬汽車累計交付量近19.72萬輛,同比大漲279.01%。以其全年35萬輛的銷量目標計算,半年達成率已近56.34%,也是一眾“新勢力”中“跑得最快”者。
表面上看,一切似乎都很“美好”,但實際情況真的如此嗎?……通過上下這兩張銷量走勢圖,我們很容易就能發現其中“奧妙”。
首先,小鵬今年上半年看似炫目的超高同比增速更多是因為去年同期的表現實在過于拉胯:月交付量最低僅4545輛,最高時也才勉強過萬——不少細心的小伙伴應該還記得:彼時的小鵬與同樣落魄的哪吒堪稱“難兄難弟”,皆因兩個品牌的交付量每月都在“比爛”。
如此看來,小鵬汽車今年上半年的同比增速似乎確實沒有太大意義,那么其環比走勢又如何呢?
從1月的3.04萬輛到6月的3.46萬輛,小鵬汽車近半年的銷量增幅其實已遠不如去年下半年從1.11萬輛暴漲至3.67萬輛時的“起飛”之勢,最近兩個月更較4月有所下滑。作為參考,零跑汽車上半年交付量從2.52萬輛猛增至4.8萬輛,上升曲線更漂亮、更穩健。
“轎車依賴癥”?銷量結構有隱憂
小鵬汽車之所以能在2024年下半年直接“起飛”,原因非常簡單:兩個月內密集推出的MONA M03和P7+兩款轎車均快速成為“爆款”,表現足夠出色。至于今年上半年勢頭大大減緩,理由也同樣顯而易見:自3月改款上市后,G6和G9這兩款SUV的銷量表現仍然未達預期。
最新數據顯示:M03在上市之后的完整月度一直延續著“破萬”走勢,月均銷量近1.34萬輛,P7+的月均數據則為7837輛。相比之下,G6近一年來的月均銷量僅為4315輛,G9同期的月均數據更只有2116輛——兩款SUV的表現,與兩款主力轎車完全不在一個量級。
再看銷量占比:最近半年時間,M03和P7+合計售出超13.6萬輛,對小鵬品牌的“貢獻度”高達74.84%;與此同時,G6和G9合計售出近3.55萬輛,整體占比僅有19.52%。顯而易見,小鵬汽車已經患上了嚴重的“轎車依賴癥”,且售價區間也僅為11.98-20.88萬元。
G7:能否撐起“SUV半邊天”?
一個眾所周知的事實是:在中國汽車市場,SUV才是多年來一直更受“偏愛”的產品類型。
比如特斯拉,Model Y(參數丨圖片)近半年共售出超18.85萬輛,幾乎是Model 3同期超9.63萬輛的兩倍;再比如小米,YU7“3分鐘大定超20萬輛”的逆天表現更是把SU7曾經也讓人錯愕的“4分鐘大定超1萬輛”數據甩開了N光年——如此看來,小鵬之銷量結構的確“與眾不同”。
或許也正是因為看到了上述問題,心存不甘的小鵬汽車在已有G6在售的情況下,又推出了同為中型純電SUV的G7。當然,后者的車身長度大于前者,“AI智能家庭SUV”之產品定位也帶來了更高的配置水準。面對G6的“不溫不火”,小鵬汽車直接選擇“加碼”。
相較于此前23.58萬元的預售價,G7的正式起售價大幅下探至19.58萬元,并收獲了“上市9分鐘大定數超1萬輛”之不俗表現。結合該車的整體產品力來看,其銷量前景應該好于小鵬G6。但要真想讓品牌擺脫目前的“轎車依賴癥”,僅一款G7顯然還遠遠不夠。
《車壹圈》觀點:僅僅一年之前,小鵬的月交付量仍在與哪吒汽車“糾纏不清”。一年后的今天,昔日“難友”早已“氣若游絲”,自己卻成功逃出“絕境”、再次坐回“牌桌”之旁。面對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尚存隱憂的小鵬汽車還遠未到“高枕無憂”之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