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價格還會再跌嗎?
車價再跌,就要比廢鐵還便宜了。比亞迪海油車型已經下探到了5.58萬,續航2100公里的4.8米級轎車,只賣99800。吉利、哈弗、榮威、長安也不甘示弱。5到10萬的車型多到讓人眼花繚亂。就連國外的車企大佬也紛紛下場。寶馬5系直降15萬,大眾朗逸跌破7萬,奔馳旗下的7款車型5折甩賣,奧迪A6L的優惠逼近18萬,特斯拉也拿出歷史最低價的誠意。Model Y在中國市場的起售價甚至比歐洲便宜了至少10萬元。
如今的國內汽車市場,沒有最卷,只有更卷。車價為什么一降再降?因為國內汽車的產能實在太多了。2018年,中國新能源車企只有幾十家,現在已經直接飆升到了500多家。2025年4月末,全國乘用車行業庫存總量已經達到了350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的庫存已經創下了85萬輛的歷史峰值。激烈的市場競爭疊加高懸的庫存壓力,價格戰就成了必經之路。
2024年,國內降價的車型多達227款,是2023年的1.5倍,2022年的2.3倍。那么問題來了,車價還會再跌嗎?
首先我們理性回顧一下,汽車降價除了競爭白熱化,還在于技術迭代帶來了成本下降。這幾年,新能源車產能瘋狂增加,新能源車的生產成本卻一降再降。電動車最貴的零部件就是鋰電池,而碳酸鋰的價格從2022年的60萬元1噸暴跌到了現在只要6萬元1噸。
那車企價格戰難道就永無止境嗎?
我們看看前車之鑒,千禧年之初,中國的空調行業也有200多個品牌,格力、美的發動價格戰以后,存活的品牌剩下不到10家,空調市場這才趨于穩定。2010年左右,中國的手機品牌也有上百個,小米、華為發動價格戰以后,目前手機市場只留下了華為、小米、oppo、vivo 4家獨大。再看看互聯網行業,曾經的滴滴和Uber,如今的美團、阿里和京東,歷史規律一再表明,價格戰結束的標志就是市場出現絕對的霸主。
那么如今的車企價格大戰,無非也是霸主的角逐,誰能撐到最后,誰就能掌握制定價格規則的話語權。當500多家車企縮減到行業前10%的精英玩家以后,汽車也就沒啥降價空間了。這么看,后面國產車的價格還得繼續卷。
我現在就希望,把價格戰殺紅了眼的車企,千萬別忘了,產品質量是比價格更重要的東西。
你覺得汽車還會繼續降價嗎?評論區我們一起討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