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又跟特朗普打了一通電話,從通話內容來看,俄羅斯可能對美國還抱有期待,已經主動攬下了中東的爛攤子。
普京的“歷史牌”與現實算計:一場跨越時空的外交博弈
在特朗普重返白宮后的第六次通話中,普京與特朗普的對話看似波瀾不驚,實則暗流涌動。當普京提及俄羅斯在美國獨立戰爭和南北戰爭中的“歷史貢獻”時,這個看似溫情的懷舊橋段背后,藏著俄羅斯對美戰略的深層邏輯。俄羅斯在獨立戰爭期間拒絕英國的出兵請求,實際上是看準了北美獨立不可逆轉的趨勢,試圖通過支持新生的美國削弱傳統對手英國。
這種“雪中送炭”的姿態,在兩個世紀后被普京重新包裝成“特殊關系”的證據。更微妙的是,俄羅斯在南北戰爭期間派出艦隊訪問紐約,表面上是友好交流,實則是對英國可能介入南方的戰略威懾——這種歷史敘事的重構,本質上是為當下的外交博弈尋找支點。
普京在通話中對特朗普的“大而美”法案送上祝福,并非單純的禮節性回應。這項旨在延長減稅、削減福利的法案,雖然在國內引發“劫貧濟富”的爭議,但對俄羅斯而言,卻是觀察美國戰略重心的窗口。當特朗普將精力集中在國內經濟改革時,俄羅斯正試圖在中東、烏克蘭等熱點地區填補權力真空。這種“你打內我打外”的默契,在普京主動提出調停以伊沖突時達到高潮。
中東爛攤子的主動接手:俄羅斯的“鋼絲外交”
當以色列與伊朗的導彈在中東夜空交織成死亡弧線時,普京的電話成了這場亂局中的關鍵變量。6月13日以色列對德黑蘭的“斬首行動”,直接威脅到俄羅斯在中東的核心利益——伊朗不僅是俄羅斯在俄烏戰場上無人機的主要供應方,更是其構建“抵抗之弧”的重要支點。但普京的應對堪稱精妙:他既譴責以色列的襲擊“破壞地區穩定”,又向特朗普表示愿意充當調停人,這種“雙面下注”的策略,既避免與美國正面沖突,又為俄羅斯爭取了外交主動權。
更值得玩味的是,俄羅斯在調停過程中刻意淡化軍事介入。根據俄伊條約,俄羅斯沒有出兵義務,但承諾提供S-400防空系統等關鍵裝備。這種“有限支持”既維持了與伊朗的戰略伙伴關系,又避免卷入與以色列的直接對抗。當伊朗議會通過暫停與國際原子能機構合作的決議時,俄羅斯選擇沉默,實則是默許伊朗采取更激進的核政策,以此牽制美國在中東的精力。
普京的中東戰略暗藏著對美國的深層算計。當特朗普推動解除對敘利亞的制裁、試圖將敘利亞納入《亞伯拉罕協議》框架時,俄羅斯通過支持敘利亞現政權,既鞏固了在中東的軍事存在,又間接削弱了伊朗的地區影響力。這種“以退為進”的策略,讓俄羅斯在美伊博弈中始終保持著微妙的平衡。
伊朗的戰略失勢:從“抵抗軸心”到孤立無援
在這場美俄博弈中,伊朗成了最大的輸家。以伊沖突造成的935人死亡和核設施嚴重受損,不僅削弱了伊朗的軍事能力,更暴露了其戰略短板。當以色列的空襲摧毀伊朗核科學家團隊時,俄羅斯的“調停”顯得蒼白無力——畢竟,俄伊條約中“不向侵略者提供援助”的條款,早已為這種袖手旁觀埋下伏筆。
更致命的打擊來自外交層面。美國推動的《亞伯拉罕協議》擴大化,將敘利亞、黎巴嫩等傳統親伊朗國家納入和平框架,直接動搖了伊朗構建的“抵抗之弧”。當敘利亞外長稱美國解除制裁是“歷史性轉折點”時,伊朗在中東的地緣政治網絡正在加速瓦解。這種孤立處境,迫使伊朗在停火后不得不將重心轉向國內重建,卻又面臨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核查危機。
俄羅斯的“背叛”同樣刺痛了伊朗。盡管年初簽署的全面戰略伙伴關系條約宣稱“不針對第三方”,但當伊朗要求俄羅斯履行軍事同盟義務時,得到的卻是“條約未規定出兵條款”的冰冷回應。這種現實讓伊朗清醒地認識到,在大國博弈中,所謂的“戰略伙伴”不過是利益交換的籌碼。當伊朗導彈劃過以色列上空時,俄羅斯的調停電話更像是一場精心編排的政治秀,而不是真正的戰略支持。
這場美俄通話揭示了大國博弈的殘酷現實:沒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普京的歷史牌、中東調停和對伊朗的“有限支持”,本質上都是為了在美俄競爭中爭取更大的戰略空間。而伊朗的失勢,則是小國在大國棋局中命運的縮影——當棋手們為了棋盤上的方寸之地勾心斗角時,棋子的生死早已不在自己掌控之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