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所有好萊塢大片一樣,《侏羅紀世界:重生》即便能橫掃全球票房,也再難徹底征服中國市場。
影片在中國和北美同步上映,可這次大恐龍沒能通吃。
在北美,影片周三首日票房3050萬美元,盡管是《侏羅紀世界》系列最差首日票房,但還是高于業(yè)內預期,穩(wěn)穩(wěn)奪下北美周三單日票房冠軍。
加上今年改成周三上映,與傳統(tǒng)的周五不同,因為這次會有美國獨立日國慶假期,所以周末票房統(tǒng)計周期將長達5天,預測北美首周末5天票房將達1.25億-1.4億美元。
考慮到《侏羅紀世界》2、3比較糟糕的北美口碑對系列IP的影響,這個表現已經足以讓環(huán)球樂彎腰。
海外也不賴,周三首日在38個市場收獲2600萬美元。預測海外首周末票房將達1.3億-1.4億美元。
至此,影片全球首日票房已經高達5650萬美元(約4億人民幣),首周末全球票房預計將高達2.55億-2.8億美元。
相比之下,影片在內地市場第三天票房才破1.4億,票房總預期也僅為6億出頭。
雖然基本鎖定了2025年好萊塢電影的內地市場年度票房冠軍,但相比《侏羅紀世界3》的10.59億,還是下滑了4億左右。
再看口碑,影片在北美市場的評價似乎還比不上內地。
豆瓣6.4分是不算太好,但和《侏羅紀世界2》相差無幾,還高于《侏羅紀世界3》。
而在北美,CinemaScore購票觀眾評價只有B,而《侏羅紀世界2/3》都是A-。
可《侏羅紀》系列的特點就是,從不被口碑所左右。
對于觀眾來說,只要在炎炎夏季能在影院看到驚險刺激的大恐龍追殺人類,評分并沒那么重要。
可問題是,既然影片的內地口碑沒那么糟,甚至得益于導演愛德華斯在怪獸驚悚片上的專業(yè)度,讓系列回到了“公園”系列老三部的調性上,《侏羅紀世界4》為什么還遭遇了內地票房下滑?
是電影本身的原因,還是好萊塢怪獸大片在中國都開始賣不動了?
今天咱們就一起聊聊這部《侏羅紀世界:重生》。
一、三個“驚喜”
影片最大的驚喜,就是在斯皮爾伯格和《公園》系列編劇雙雙回歸下,又找回了32年前的怪獸驚悚片路線,讓影片的恐龍量重新回歸《公園》三部曲。
看故事,發(fā)生于《侏羅紀世界3》5年后,此時殘存的恐龍都退守到赤道附近的熱帶孤島,人類被禁止進入,但英根醫(yī)藥公司為了治療人類心臟病,派出一只精英小隊,去提取滄龍、泰坦巨龍、風神翼龍的生物樣本。
帶隊的,是寡姐演的佐拉、阿里演的鄧肯,以及喬納森·貝利演的盧米斯博士。來送人頭的,則是悲催的魯本一家。
不用說,從上島被滄龍棘龍圍獵開始,影片就成了徹底的孤島冒險科幻驚悚片。
小隊一邊要橫跨海陸空提取樣本,一邊海陸空遭遇恐龍全面追殺,滄龍海上團戰(zhàn),風神翼龍懸崖大戰(zhàn),霸王龍游泳大作戰(zhàn),畸王龍基地大逃亡,一波接一波的恐龍追逐戰(zhàn)。
這回不再有《侏羅紀世界》中守護人類的恐龍,巨獸重歸原始野性,加上毛骨悚然的變種,嚇人程度直線飆升。
電影的故事主線十分簡單,三言兩語就能概括,編劇大衛(wèi)凱普和導演愛德華斯不想講一個復雜的故事,寧愿將時間留給動作場面和特效。
故事雖然簡單,但愛德華斯對巨獸的表現張力依舊很強,還進一步拓展了恐龍版圖。
粗略統(tǒng)計片中先后出現了雷龍、小型翼龍、滄龍、棘龍、小型角龍、迅猛龍、蝠翼迅猛龍、雙脊龍、副櫛龍、霸王龍、泰坦龍、犀鳥嘴風神翼龍、美頜龍、畸形霸王龍……恐龍愛好者完全被硬控!
除了含龍量,導演也很懂展現恐龍戰(zhàn)斗力,各種場景下的極限追逐逃生場面,也是對恐龍戰(zhàn)力的全面大秀:
比如深海巨獸滄龍,這次是在侏羅紀全系列中戲份最多的一次。除了海上統(tǒng)治力驚人,還和棘龍攜手合作,智商應該不低。
還有在《侏羅紀世界》中戰(zhàn)斗力不斷縮減,連南方巨獸龍都干不過的霸王龍,這次不僅戰(zhàn)斗力回歸,還學會了游泳,直接對魯本一家上演了殘暴的河流追逐。
新加盟的風神翼龍則展現了何為上山入海,讓人類無處可逃。
當然最絕的還是新一屆王者畸王龍,基因工程的畸形產物,說是異形版恐龍也不為過。相比觀眾越看越親切的霸王龍老奶奶,全片最大的驚悚場面,也是這家伙貢獻的。
電影的第二個驚喜,是令《侏羅紀》老粉絲找到了懷舊情懷。
畢竟是《公園》三部曲老編劇回歸,不僅直接找回了原著小說的部分情節(jié),還實現了斯皮爾伯格在老三部曲中沒能實現的霸王龍游泳追擊戰(zhàn)。
身為斯皮爾伯格鐵粉的愛德華斯還以及各種細節(jié)和橋段瘋狂致敬了第一部《侏羅紀公園》。
那段鄧肯以燃燒棒吸引畸王龍的橋段明顯是對《侏羅紀公園1》中博士雨夜名場面的復刻。
當約翰·威廉姆斯那恢弘的主題旋律再度響起,仿佛瞬間將老一輩觀眾拉回32年前那個改變影史的夜晚。
電影的第三個驚喜,就是重金打造的恐龍追擊人類場面。
怪獸導演愛德華斯當然非常懂得如何在大銀幕上制造“巨物恐懼”,也非常懂得運用海陸空三大主力恐龍,從藏頭露尾、只聞其聲不見其人,到讓觀眾見到恐龍全貌真容一點一點喂飽觀眾。
電影序章就夠驚艷,畸王龍在紅色煙霧中登場,觀眾只勉強看清了怪獸的輪廓和利爪,但基地工作人員被拖入紅色煙霧中的哀嚎,已經強化了畸王龍的壓迫感,下一次它再出場,就是結尾。
還有小隊上島第一擊——滄龍帶領“小弟”棘龍海上圍捕的窒息感,
棘龍通過撞擊、攔截,驅趕人類獵物,滄龍最后破水而出完成獵殺,那種恐龍聯手的統(tǒng)治感令人窒息。
還有霸王龍解鎖游泳新姿勢,風神翼龍的神殿追擊戰(zhàn),也都被拍得緊張感十足。
直到大結局畸王龍再出場,當它從迷霧的朦朧中緩緩露出真容,一張血盆大口直接咬爆了前來救援的直升機,漫天火光的映照中,那若隱若現、緩慢而又殘暴地出場,令人倒抽一口涼氣。
愛德華斯用低角度仰拍的拍法,讓觀眾用想象力補全了此刻的恐怖,仿佛再現了他最經典的《哥斯拉》的紅色煙霧。
相比之下,泰坦巨龍的群落則仿佛漫長追逐中的一場小憩。
總的來說,最會寫恐龍的編劇和最會拍哥斯拉巨獸的導演聯手,幫侏羅紀系列找回了失落已久的“心跳”,那種恐龍巨獸帶給人類前最原始本能的恐懼。
二、三個“遺憾”
既然如此,為什么影片還是僅僅只能拿下好萊塢內地年度票房冠軍,卻難以達到《侏羅紀世界3》的10億票房?
這就要說片中的三個缺點。
首先,是愛德華斯的發(fā)揮有些束手束腳。
作為以《怪獸》出道,既拍過《哥斯拉》,也拍過《俠盜一號》這種高口碑科幻片的新一代實力派導演,愛德華斯確實是環(huán)球重啟侏羅紀系列的最好選擇。
可不知是不是因為偶像斯皮爾伯格坐鎮(zhèn)的關系,這是愛德華斯巨獸電影美學發(fā)揮最少的一次,
雖然他也以各種局部暗示、低機位壓迫視角等等,拍出了一些很有氛圍張力的恐懼名場面。但觀眾有時像看斯皮爾伯格的《大白鯊》,有時像在看《金剛骷髏島》,甚至是《奪寶奇兵》,結局又有點像《異形》+《哥斯拉》。
到最后,他就像在偶像注視下完成了一份及格的作業(yè),但要說盡情發(fā)揮,還是遠遠不夠。
其次,也是最大的爭議,人類戲份。
先說主角團,不過不失,寡姐的佐拉戰(zhàn)斗力強悍,智商不低,更不會拖后腿,都倒吊了還在打恐龍。
可作為女雇傭兵兵的說服力還是一般,誰長這么美去當雇傭兵啊。
相比之下,《綠皮書》的主演馬赫沙拉·阿里倒是把鄧肯演出了幾分亮點,可惜角色全片最大高光的自我犧牲,最后又有驚無險回來了,反倒削弱了這個角色的分量。
當然最糟糕的,肯定是誤入恐龍島的魯本一家四口組合。
別的不說,光讓這毫無實戰(zhàn)經驗的一家四口在島上躲過恐龍追殺就夠瘋狂了。
結果就是有一家四口的戲份,都很容易被觀眾吐槽,這種硬加入的角色戲份不如刪掉,把重點放在恐龍和主角團身上豈不更好。
而且全片傷亡人數也太少了,去了一堆人,死了三個,其中還包含一個必死的大反派。這算哪門子致命任務。
電影第三個遺憾還是劇情的老套。
對于希望看到“無腦特效大爽片”的觀眾來說,本片的特效和場面都能夠達到預期;
但對于吃過見過的新一代觀眾來說,本片的故事情節(jié)顯然還是好萊塢流水作品的老套路,實在缺乏新意。
無非就是采了三次恐龍血,加逃出恐龍島。
當然科幻怪獸片對情節(jié)不應該要求太多,可影片的情節(jié)硬傷也多了些。
最大的漏洞,果然出在魯本一家四口身上,既然無法提升魯本一家的戰(zhàn)力,就只能讓恐龍口下留人了。
尤其是戰(zhàn)斗力恢復技能滿點的霸王龍,簡直成了人類的好朋友,大女兒拿氣墊船那段霸王龍是看不見,還是裝瞎?
我只能解釋為經歷了六部侏羅紀電影,霸王龍真的在內心深處把人類當成了朋友。
那段水上追逐,只是它和人類的玩耍,朋友嘛,談什么放水不放水的。
但至今這個IP經歷了32年歷程,如今已經推出了7部作品,雖然叫重生,但故事主線卻仍然離不開《侏羅紀公園1》的故事框架,就難免會使人產生審美疲勞的情緒。
說白了,哪怕拍了這么多部,其實最核心的部分沒什么變化。
老觀眾當年第一次看到恐龍時候的興奮與緊張,肯定是沒有了。
在這個特效電影滿天飛的時代,新一代觀眾也看了太多不可思異的視覺奇觀。
他們也很難找回老觀眾當年第一次看《侏羅紀公園》的時候,主角們第一次看到恐龍時,在配樂烘托下的那種興奮了。
或許不是電影不行了,只是屬于侏羅紀的時代已經漸漸過去了。
這也是《侏羅紀世界:重生》留下的3個遺憾。
三、好萊塢大片最后的防線,是不是守不住了?
講到這里,就可以總結一下了:不是《侏羅紀:重生》拍的有多差,而是好萊塢大片,正在丟失在內地市場最后的防線:怪獸科幻片。
自20世紀90年代打開內地市場以來,好萊塢在內地培養(yǎng)了固定的觀眾群,使中國成為好萊塢大片的第2大票倉。
但進入2000年之后,隨著電影創(chuàng)意的枯竭,好萊塢進入“量產系列電影”的時代,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漫威和DC的超英電影。
但隨著好萊塢大片套路化和政治正確流行,各種好萊塢大片開始在內地市場接連失效。
首先是漫威電影和DC電影在內地市場票房的每況愈下。
更不用說《白雪公主》這樣的動畫改編電影。
接著是各種傳統(tǒng)好萊塢動作類型大片,比如《速度與激情》系列等等。
就連阿湯哥拼老命的《碟中諜8》,也沒能破5億票房。
那么當整個好萊塢電影在內地都在衰退,還有什么類型是好萊塢最后的防線呢?
就是怪獸電影。
就說《侏羅紀世界》系列,第一部在全球拿下了16.4億美元的票房,其中北美占6.53億美元,內地票房14.18億人民幣。
《侏羅紀世界2》全球票房13.1億美元?,內地市場貢獻了近17億元人民幣,成為該片最大的海外市場之一。????
玩砸了《侏羅紀世界3》全球票房9.87億美元,內地票房依然達到了10.59億人民幣。
而去年內地市場最賣座的好萊塢大片《金剛大戰(zhàn)哥斯拉2》,全球票房約5.7億美元,其中內地貢獻約9.56億元人民幣?,成為該片海外最大票倉。
排名年度第二的好萊塢大片《異形:奪命艦》全球3.5億美元。其中北美票房1.053億美元,中國內地票房為7.86億元人民幣,幾乎與該片北美票房相當。
這背后一是中國觀眾對怪獸大片的偏愛。
二是這種類型的稀缺性,雖然國產特效大片這幾年突飛猛進,《流浪地球》系列已經不輸好萊塢。但國產怪獸片,幾乎只存在于網大。
相比之下,《侏羅紀世界:重生》既是一場獻給新觀眾的視覺盛宴,更是一封寫給老粉的情書。
影片有大恐龍追人,有家庭親情,有懷舊場面,還有新恐龍出場,總之是想盡辦法變新花樣,同時又兼顧老觀眾,只能說導演辛苦了。
而最終的內地票房,其實也并不差,大概率就是今年的好萊塢內地票房冠軍了。
它只是輸給了自己的過去。
也可以說,是好萊塢怪獸大片,輸給了自己的昨天。
霸王龍還是當年的霸王龍,只是今天的中國市場,再不是當年好萊塢大片所向披靡的“侏羅紀世界”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