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近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宣稱中美已簽署貿易協議。對此,我國商務部回應,雙方確認了經貿會談框架細節,將各作相應舉措。消息一出,引發全球關注。
自今年年初起,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不斷升級。2月1日,特朗普簽署行政命令,3月3日修訂,對中國輸美商品加征關稅,涉及范圍廣泛,進口價值低于800美元商品也不再享受關稅減免,通過美國對外貿易區輸美的中國商品,進入消費環節時同樣需加征關稅,且總統有權根據中方反制措施,調整加征關稅稅率或范圍。僅特定個人交流、人道主義援助捐贈、信息材料及旅行相關個人用品可獲豁免。作為回應,3月4日,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發布公告,經批準,自3月10日起,對原產于美國的雞肉、小麥、玉米等多種進口商品加征不同比例關稅,以此反制美方單邊加征關稅的行為。
特朗普(資料圖)
到了6月,雙方的談判與合作進一步推進。據日本《日經亞洲》6月28日消息,美國官員正在為特朗普訪華制定計劃,預計他將率領數十名首席執政官組成的豪華代表團訪華,成員包括特斯拉CEO馬斯克、英偉達CEO黃仁勛等,涵蓋新能源、芯片、人工智能等高端制造業及金融投資等領域。此前,在6月9日至10日,中美經貿團隊在倫敦舉行會談,就落實兩國元首6月5日通話重要共識和鞏固日內瓦經貿會談成果的框架達成原則一致。27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證實,雙方進一步確認框架細節,中方將依法審批符合條件的管制物項出口申請,美方則取消對華一系列限制性措施。
那么,特朗普為何此時宣布與中國達成貿易協議,并積極推動訪華計劃呢?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在這輪關稅戰中,美國并未占到便宜,反而因中國更嚴格的稀土出口管制措施,致使國內相關企業面臨困境。時間越久,對美國各產業負面影響越大,特朗普政府不得不尋求與中國達成協議,緩解國內產業壓力。另一方面,此前特朗普政府給予其他國家免加征關稅90天的期限即將到期,但除與英國達成形式上的貿易協議外,尚未與其他國家達成正式協議。特朗普原本期望借此狠撈一筆,現實卻不盡如人意。此時宣布與中國達成協議,可向其他國家釋放信號,促使它們盡快與美國達成協議,挽回一些顏面。
特朗普(資料圖)
從特朗普近期接受采訪的言論中,也能看出一些端倪。當地時間6月29日,在美媒??怂剐侣劇吨苋赵玳g期貨》節目專訪中,特朗普表示“我們與中國相處得很好”。對于主持人拋出的所謂中方“侵略性”行為等問題,特朗普回應稱美國也有類似針對中國的做法,直言“世界就是這樣運轉的,這是一個骯臟的世界”。他的這番話,讓試圖拱火的主持人一時語塞。這表明特朗普清楚中美較量需要靈活策略,一味強硬并非良策,美國在諸多方面有求于中國,關稅大戰已證明極限施壓行不通。
此外,在一些具體問題上,特朗普也有所表態。他表示若伊朗能證明自身和平,愿取消對伊朗向中國出口石油的制裁;談及TikTok交易案時放風稱,有一群富有的投資者將提出收購,但需中方批準。這些言論都釋放出特朗普政府希望與中國在經貿等領域加強溝通與合作的信號。
不過,我們也需保持清醒認識。盡管目前中美在關稅及經貿領域有緩和趨勢,但美國在其他方面小動作不斷。例如,美國商務部近期撤銷拜登政府時期的AI擴散出口管制框架,推出更嚴苛措施,強化對全球AI晶片出口監管,矛頭直指中國科技巨頭華為。只要在全球任何地方使用特定華為AI晶片,即被視為違反美國出口管制規定。與此同時,美國卻放寬對中東國家AI晶片出口限制,特朗普訪問沙特等國,或推動了相關合作。這一系列操作顯示,美國在科技領域遏制中國發展的意圖并未改變,試圖通過限制中國技術出口和海外技術生態構建,維持自身技術領導地位。
特朗普(資料圖)
綜上所述,中美關稅目前雖有“休戰”態勢,特朗普也釋放出積極信號并計劃訪華,但未來雙方關系仍充滿變數。在經貿領域,雙方達成的協議及框架細節能否順利落實,還需持續觀察。美國國內政治局勢復雜,不同利益集團對中美關系態度不一,可能對政策執行產生影響。在科技等其他領域,美國的遏制政策不會輕易放棄,中國企業仍將面臨諸多挑戰。中國應繼續堅持自主創新,加強核心技術研發,降低對外部技術的依賴。同時,積極拓展與其他國家的經貿合作,降低貿易風險。在與美國的談判與合作中,保持堅定立場,維護國家利益和企業合法權益。對于特朗普政府的種種舉措,既要看到積極一面,也不能忽視潛在風險,以從容應對不斷變化的國際形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