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讓中國損失7千億,加入外籍的“北大敗類”胡士泰,結局如何?北大畢業的胡士泰為了一己私利,用了6年讓我國損失了至少七千億之多。他究竟做了什么?又是如何走上了這樣的道路呢?能考上北大的,必是學霸無疑,胡士泰也一樣。胡士泰小時候的條件十分普通,他的父母都是普通的工人。本來,按當時的傳統,不少人都是子承父業,胡士泰也一樣,他從機械學校上了一段時間學之后,就出來和父親一樣當了一名工人。
可是,他覺得這種一眼就能望到頭的工作很是無趣,所以就在1979年恢復高考的第三年去參加了考試。
此時他不過16歲,但是胡士泰學習成績卻是響當當的,所以當年他就考到了北大的歷史系。
胡士泰在北大學習了四年之后畢業后,學校本來想讓他留校教學,可是他當時覺得當老師沒什么意思,所以就去了中信集團工作。
他上班不久之后,國內就開始流行起了出國留學,聽說能長見識,胡士泰躍躍欲試。
他很幸運的是,獲得了一個公派留學的名額,他立刻就收拾了行李去了澳大利亞,而且學習還不是本科的歷史,而是挑了當時的熱門冶金專業。
在學習完畢之后,胡士泰非常順利的拿到了學位,按道理來說學完了就該回國繼續工作了,可他卻在最后的關頭選擇留在澳大利亞。
因為他在澳洲找到了工作,在那里的哈莫斯利上班,這個礦可是這里的第二大鐵礦公司。
他選擇那里肯定也是因為澳洲給的工資更多,所以從這里也可以看出胡士泰其實就是精致的利己主義人士。
而且為了能在澳洲更好的工作,他直接就扔了自己中國人的身份,搖身一變成了澳洲人。
后來,胡士泰成了公司的一名高管后,跳槽到了英國的力拓,這里也是一個礦石供應廠,并在這里擔任了中國區的貿易代表。
此期間,因為中國已經開始飛速發展,對于鐵礦也有大量的需求,尤其是各個鋼廠。
因為需求量大,所以我國的鋼廠組成了一個協會想要一起聯合采購,這樣就能壓低進價。
可是,沒想到的是,胡士泰也明白一個整體是沒有辦法擊破的,所以他選擇從一些小鋼廠下手,開始用自己深諳人情世故的方式,私下達成了供礦石的協議。
看這招這么有用,胡士泰就接著從其他鋼廠下手,首鋼這些也被他所腐蝕,所以當時在2007年左右,我國進鐵礦的價格暴漲,整整6年就就漲了7000億。
其實,要是按我們原本的想法買鐵礦石,根本用不了這么多錢。
胡士泰因為這一招也掙得盆滿缽滿,但他沒想到他已經讓國安盯上了,2009年他被刑拘,判刑十年,還罰款100萬元。
如今胡士泰也刑滿釋放了,但是因為有過這不堪的過往,目前他只能被驅逐回到了他的國籍地,澳大利亞。
當然,這件事中錯誤的不只是胡士泰一個人,他利用同胞的便利引誘他人,但是同時也說明一個問題,內部出了錯損失更慘重啊!
參考資料:
界面新聞:力拓前高管胡士泰提前獲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