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國“豆子”︱中國咖啡,被世界看見
編者按:“云南咖啡還是代表著中國的”。云南,中國最大的咖啡種植區,種植面積和產量均占全國98%以上;江蘇昆山,“國際咖啡產業之都”,咖啡豆年烘焙量占全國60%。從一粒豆子到一杯咖啡,34道工序,2870公里距離,將云貴高原和江南水鄉“濃縮”在一起,“鏈”出一段東西部協作推動共同富裕和高水平開放的“醇香”故事。
5月的昆山,有來自全世界的咖啡香氣。
2025年昆山國際咖啡產業展覽會現場,埃塞俄比亞、越南、巴西、哥倫比亞等17個全球生豆主產區的展牌錯落交疊,500余家全球企業及品牌負責人齊聚,串聯起五大洲、全產業鏈的咖啡交易在談笑聲中醞釀。
120公里外,來自海外的貨輪穩穩靠泊上海洋山深水港碼頭。等候已久的貨車滿載咖啡噸袋,馬不停蹄駛上京滬高速,目的地是位于昆山綜合保稅區的亞太咖啡生豆分撥中心。
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咖啡生豆進口數量維持高速增長,全年總進口量達到18萬噸以上,僅昆山一城,就占據其中近60%。
以“一豆之微”撬動千億產業齒輪,昆山的“咖啡故事”正展現在世界面前。
“未來40年的發展”
驅車昆山經濟技術開發區洪湖路,兩旁銀灰色廠房鱗次櫛比。在這之中,一棟帶有巨型咖啡櫻桃墻繪的廠房總是格外引人注目。
這是星巴克中國咖啡創新產業園生豆倉。
穿過供大型貨車卸貨的庫門,青草和泥土混合的自然氣息撲面而來。16座儲量為20噸的墨綠色筒倉整齊排列,來自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阿拉比卡咖啡豆在此匯聚,等待由管道輸送至烘焙工廠。
這座可擴容至千座筒倉的生豆倉庫,正為星巴克“持續鞏固中國市場增長勢頭”的發展目標積蓄能量。“在昆山建工廠,我們預判的是以后40年的發展。”星巴克昆山烘焙工廠廠長苗輝說。
產業園選址昆山,星巴克不僅補齊在中國從生豆到咖啡垂直產業鏈的最后一環,讓高品質阿拉比卡咖啡豆供應全國7700多家標準門店,更是直接謀定未來數十年的發展,不產咖啡的昆山,為何能讓全球咖啡巨頭如此青睞?
苗輝列了一組數據:對星巴克來說,從昆山出發,3個小時內,物流能覆蓋華東地區2000多家門店,這是星巴克在中國門店數量最多、也最密集的區域。與此同時,昆山距離上海洋山港和外高橋僅有兩個小時車程,而它們是咖啡生豆進口到中國最重要的港口。“目前,產業園生豆倉只存放一周烘焙的生豆用量,其他大部分保存在亞太咖啡生豆分撥中心。”
物流、市場以及中國最專業、最標準的咖啡生豆恒溫恒濕庫,咖啡企業最看重的三大元素在昆山齊聚。
時至今日,越南中原咖啡、法國路易達孚、日本三井物產、瑞士蘇可菲納等數十家國際咖啡頭部企業相繼將昆山作為“最佳著陸點”,一筆筆外資深融于從生豆到杯盞的全產業鏈脈絡,一條包括進口、倉儲、物流、烘焙、研發、銷售在內的“咖啡生產線”,已在昆山延展。
站上新起點,昆山開始展望更宏大的愿景。《昆山打造國際咖啡產業之都三年行動計劃(2025—2027年)》明確提出,到2027年要形成千億級的“買全球、賣全球”咖啡產業規模和“咖啡+”文化品牌矩陣,全面打響“做咖啡到昆山”的全球標識。
“被世界看見”
置身昆山國際咖啡產業展覽會,可以看到更多企業青睞昆山的理由。
“我知道中國人長期以來喜歡的是茶文化,但現在看來,中國咖啡文化同樣發展得很好。”
“中國咖啡市場呈指數級增長,我千里迢迢從墨西哥來到這里,是被昆山的市場吸引。”
“我連續3年參加展會,發現來自各個主產區的展商越來越多,可以證明昆山在全球咖啡行業中的影響力。”
這些來自埃塞俄比亞、墨西哥、越南、巴西等地的展商或是第一次參展,或是從未缺席的“老朋友”,但他們對昆山的評價出奇一致:專業、高效且周到。透過昆山,他們清晰感知當前中國咖啡產業的發展進程。
2024年,中國咖啡產業規模已達3133億元,相較2020年1364億元已經增長了一倍多。反映到個體上,2024年人均年飲用咖啡數16.74杯,較2016年人均年飲用咖啡數9杯的數據也近乎翻倍。
一邊是連年攀升的產業增長速度,一邊是亟待開拓的巨大發展空間,昆山精準拿捏到風口,讓中國咖啡一躍而起,逐漸被世界看見。
“這是我第一次來昆山,我對昆山咖啡產業發展速度以及當地政府的扶持力度感到震驚。”站在展覽會巴西展區前,巴西出口商委員會主席MárcioFerreira看著來往的年輕身影,感慨中國咖啡產業發展背后的活力。“未來我會更加頻繁地來到這里,不是以參展商的身份,而是以出口商的身份尋求更多咖啡貿易合作機會。”
可以預見的是,巴西34個特色產區的咖啡風味圖譜,等待著與昆山乃至中國的消費者共享。
不止是巴西。此次展覽會上,哥倫比亞國家咖啡生產者協會與越南中原咖啡、三運物流、建發生活資材、熠果國際貿易等昆山8家重點貿易商簽署合作協議,將進一步拓展生豆采購、加工及分銷等合作新領域。截至目前,昆山已與埃塞俄比亞、巴西、烏干達、巴拿馬等24個國家和地區建立溝通聯系,更大的商業版圖以昆山為中心,鋪向全球。
“這一杯有云南”
坐擁“天時”和“地利”的昆山并沒有停下腳步,還在全力促成更多“人和”——攜手伙伴,讓中國咖啡更好走向全球市場。
2024年,云南累計出口咖啡3.25萬噸,同比增長358%,主要出口至荷蘭、德國、美國、越南等29個國家和地區。云南與昆山,在“出”與“進”、“產”與“貿”之間,凝萃出獨屬于東方的咖啡韻味。
更深的產業連接,體現在細節里。
“我們在云南建立種植者支持中心的意義,是讓世界知道中國也有好咖啡。”這是佟亞倫面試星巴克云南種植者支持中心負責人崗位時,時任星巴克中國董事長王靜瑛對他說的話。因為這句話,佟亞倫在普洱一干就是13年。從提出“優質優價”收購激勵政策以改變云南咖啡“好壞同價”的歷史,到為當地咖農提供免費專業培訓和技術支持;從越來越多的云南咖啡豆成為“臻選”,到云南咖啡豆拼配進所有星巴克經典濃縮咖啡,他親眼見證云南精品咖啡率逐年提升的過程。
每年初春,咖啡漿果成熟的季節,咖農的貨車總是會圍滿種植者支持中心的院子。泛著象牙色光澤的咖啡生豆依次通過檢測,近八成被裝進標有“CHINA”的噸袋,運送至2800多公里外的昆山烘焙工廠,化作億萬消費者手中的醇香。
2024至2025新產季,普洱市咖啡生豆產量在5.8萬噸左右,按國際市場價格計算,當地生豆產值預計將突破百億元,是種植咖啡以來最好的一年。“以前云南咖啡豆在國際市場上賣的是低價,質量得到保障后,我們和其他國際客戶打交道時,已能將價格從‘減30美分’談到‘加5美分’。”佟亞倫說。
今年以來,昆山與云南更是往來頻頻:合作建立云南咖啡聯合交易創新中心、落地云南咖啡(長三角)分撥中心、聯合謀劃越南咖啡生豆貿易……一粒豆子,以一道跨越山海的弧線,悄然重塑中國咖啡的價值鏈。
“昆山與云南合作,有利于補齊中國咖啡產業鏈關鍵短板,拓寬中國咖啡‘出海’類型,提高中國咖啡產業附加值和國際競爭力,為未來中國誕生自己的世界級咖啡業巨頭奠定堅實基礎。”江蘇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呂永剛認為,兩地聯動,實現了渠道、加工、規模、品質的多重優勢集成。在外部市場環境高度復雜的當下,云南咖啡在國內即可大規模、專業化烘焙,不僅能在國內大市場中實現消費閉環,還將極大增強云南在咖啡國際市場上的議價權和抗風險能力。(柏麗娟苑青青胡秋陽白利振吳家俊唐磊方晴昊)
(交匯點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