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之前,煩請您點擊一下“關注”,這樣既方便您參與討論與分享,也能帶來不一樣的閱讀體驗,感謝您的支持!
或許普京確實被烏克蘭的“蛛網行動”深深觸動了,接連發動所謂空前規模的軍事打擊,試圖削弱烏克蘭的抵抗意志。
這些行動也取得了一定成效。截至6月26日,俄軍成功控制了烏克蘭境內最大的鋰礦產地,基本掌握了烏東四州的重要礦區資源。
對此,普京還曾公開表示,俄羅斯將在明年起削減國防預算,似乎對戰局發展抱有樂觀預期。
然而,現實很快給出了回應。
7月3日,俄羅斯海軍負責岸防及陸戰部隊的副總司令米哈伊爾·古德科夫,在庫爾斯克州邊境執行任務時遭遇襲擊身亡。
這一事件也引發了一個疑問:庫爾斯克州作為俄國內陸地區,并不靠近海洋,為何一位海軍將領會出現在此地?
一、庫爾斯克的歷史回響
翻開地圖,位于俄羅斯西南部的庫爾斯克地區赫然在目。
二戰時期,這里曾爆發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坦克對決。
1943年,蘇聯與納粹德國共出動約13000輛坦克,在這片土地上展開決定命運的鋼鐵碰撞。
而到了80年后的2024年8月,烏克蘭軍隊突破重重防線,進入庫爾斯克地區,使這場戰爭從對外擴張演變為本土防衛。
為了重新掌控該地區,普京可謂費盡心機,甚至親自前往朝鮮尋求支援。
但尷尬的是,盡管克里姆林宮在今年4月宣稱已全面收復庫爾斯克,后續事實卻證明這一說法并不屬實。
5月20日,當普京親臨庫爾斯克邊境視察時,竟遭到40余架烏克蘭無人機的突襲。
所幸當時烏軍并未識別出目標身份,加上附近俄軍迅速反應,否則普京或將重蹈山本五十六的命運。
更令人震驚的是,7月3日,俄羅斯國防部正式確認:
海軍副總司令古德科夫與另一位軍官納里曼·希哈利耶夫,在庫爾斯克執行任務期間遭襲擊身亡。
事實上,自俄烏沖突爆發以來,俄軍已有不少高級將領陣亡。
截至今年5月,官方確認的將軍級傷亡人數已超過十人。
其中至少有五位是在指揮所遭烏軍精準打擊后被斬首;
另有兩位則是在莫斯科市區被烏克蘭特工成功暗殺。
不得不承認,俄羅斯對這些高價值目標的保護機制存在嚴重漏洞。
此次遇襲的古德科夫,正是在庫爾斯克地區的科雷涅沃指揮所被烏軍鎖定并擊斃。
講真,談到此處,不禁讓人感嘆澤連斯基確實具備戰略靈活性,
同時也為俄羅斯的安全防護能力感到擔憂。
不過,比起這些,更值得思考的是:身為海軍副司令的古德科夫,為什么會出現在遠離海岸線的庫爾斯克州?
難道俄海軍已經強大到可以將戰艦部署在陸地上了嗎?
二、俄羅斯海軍的困境
必須明確的是,海軍在俄烏沖突中絕非配角。
打開地圖可見,烏克蘭南部與黑海接壤,擁有長達2782公里的海岸線。
沿線分布著克里米亞、敖德薩、頓涅茨克等關鍵區域,成為雙方爭奪的焦點。
因此,理論上來說,海軍在這場戰爭中應發揮重要作用。
更重要的是,相比尚有一定實力的俄羅斯海軍,烏克蘭幾乎可以說是一個沒有正規海軍的國家。
無奈的是,烏克蘭獨立初期的領導人未能有效維護國防體系,
導致核武器和戰略轟炸機等核心力量被放棄,錯失了構建海上防御體系的最佳時機。
2014年,俄羅斯之所以能輕松奪取克里米亞,正是因為烏克蘭無力對抗俄海軍封鎖與投送能力。
而在2022年戰爭全面爆發后,俄海軍再次利用其在黑海的優勢,快速向頓涅茨克、敖德薩等地投送兵力,打亂了烏軍部署。
然而,這也標志著俄羅斯海軍輝煌時代的終結。
北約通過衛星、預警機、電子戰機和偵察無人機等手段,協助烏克蘭實現了對俄黑海艦隊的全天候監視與情報共享。
烏克蘭則借助導彈、無人快艇和無人機,幾乎摧毀了整個黑海艦隊的核心力量。
僅在2022年,烏軍就成功擊沉以下艦艇:
“奧爾斯克”號登陸艦——全球首艘被彈道導彈擊沉的軍艦;
排水量達11280噸的“莫斯科”號巡洋艦,使俄海軍失去五分之一的戰略巡航能力;
滿載排水量4035噸、“馬卡洛夫海軍上將”號護衛艦;
第一艘被無人機擊沉的“巖羚羊”級登陸艇;
以及多艘“猛禽”級突擊艇。
原本就不算強大的俄羅斯海軍損失慘重,幾近崩潰。
至2023年,俄黑海艦隊被迫撤離塞瓦斯托波爾基地,轉移到600多公里外的新羅西斯克以躲避攻擊。
而到了2024年3月,隨著損失艦艇接近30艘,整個黑海海域已難覓俄海軍蹤影。
更為嚴峻的是,陸軍的情況也不容樂觀。
早在2022年5月,俄軍地面部隊便顯露出疲態。
2024年8月,烏克蘭軍隊更是攻入庫爾斯克州,給普京臉上狠狠扇了一記耳光。
要知道,
戰前,俄羅斯是公認的世界第二大軍事強國,而烏克蘭則被稱為“歐洲子宮”。
結果,這場看似一邊倒的戰爭,不僅沒有速戰速決,反而被反推至本土。
俄羅斯的臉面何在?
顯然,這一系列挫折讓克里姆林宮意識到自身準備不足,
于是開始大量抽調海軍兵力補充陸軍。
即便是唯一一艘航母“庫茲涅佐夫海軍上將號”的水兵也被整編為機械化營。
這也就解釋了為何海軍副司令古德科夫會犧牲在庫爾斯克這個內陸戰場。
那么,這種變化又將如何影響未來的俄羅斯呢?
三、前景堪憂
俄羅斯真正可靠的盟友只有兩個:海軍與陸軍。
如今,俄羅斯可能正面臨“無海可用”的局面。
這不是危言聳聽。
首先回顧古德科夫的經歷:2021年戰爭爆發前,他曾擔任太平洋艦隊第155海軍陸戰旅旅長。
問題隨之而來——連太平洋艦隊的人都被派往前線改行當步兵,那黑海艦隊還有多少人在船上?
太平洋艦隊又抽調了多少兵力?
要知道,再先進的戰艦也需要經驗豐富的水手操作。
海軍訓練在體能、技能、環境適應和協同作戰方面要求更高,通常被視為精銳力量。
除非萬不得已,像中國這樣的國家是不會輕易讓航母水兵轉為陸軍的。
但俄羅斯卻將大量海軍士兵送上地面戰場,那戰艦由誰來駕駛?
其次,俄海軍艦艇是否還能勝任現代海戰?
正如前文所述,自2024年3月以來,俄海軍幾乎退出了俄烏沖突。
這不禁讓人懷疑,俄海軍裝備是否過于老舊,無法應對新型戰爭模式?
在俄烏沖突中,烏克蘭多次刷新歷史紀錄,也讓人們意識到:
今日的俄羅斯海軍,雖表面威武雄壯,實則早已腐朽不堪。
畢竟,若連自家門口的黑海都難以掌控,那面對更廣闊的太平洋,又能撐多久?
值得一提的是,俄羅斯唯一的航母“庫茲涅佐夫號”自2017年進廠維修至今仍未完成。
難道普京擔心它一旦出海就被烏克蘭擊沉,才故意藏匿不出?
結語:
6月初,俄羅斯空天軍司令因“蛛網行動”喪生。
僅僅一個月后,海軍副總司令古德科夫(任職僅三個月)也成了烏克蘭戰績清單上的新名字。
難怪特朗普這位普京忠實粉絲頻繁動搖立場,
因為眼下的俄羅斯,的確顯得力不從心。
文章信息來源:
白俄羅斯理想社:俄羅斯海軍副總司令古德科夫在庫爾斯克附近遭導彈襲擊陣亡
搜狐網:俄羅斯海空軍被當作步兵送往前線?拉夫羅夫又稱不希望核戰爭
網易:黑海艦隊幾乎全軍覆沒?俄羅斯一旦失去對黑海掌控,后果多嚴重?
參考消息網:俄專家:俄羅斯海軍面臨徹底變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