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勝林
來源:給思考留點時間
導語
總有人四處尋找學習的 “捷徑”,喜歡收藏學習方法,下載效率工具,卻依然原地踏步。
學習從沒有魔法公式,所有驚艷眾人的進步,不過是把簡單的事重復到極致,再用堅持熬出了光。
1
人人求速成
卻忘了最樸素的真理
沒有什么技能是可以速成的,都要遵循認知的規律。
我做知識付費,隔三差五有人問:"能不能一個月學會寫作,能夠達到你的水平。"
說實話,這種人在外面是最容易被割韭菜的,我于心不忍,說了大實話,諸如“不可能,要練習至少半年”此類。
“我花了5年每天寫作才有這個水平,憑什么你們花幾百塊錢+一個月就能達到?
天底下估計沒有這種好事吧?哈哈。”(內心蛐蛐)
看了我的實話后,求速成的都沒有下文了,可能在別的能“保證效果的老師”那里,下了單。
反而是那些沒有抱著立馬就見效的人,會更認真地聽完每節課,做好每一次的作業,最后成為優秀學員,后來不時能看到積極的反饋和報喜。
他們不會焦慮有沒有結果,也不會不幻想著抄捷徑,他們只會學到的知識,反復做、重復做、持續做。
人們太渴望 “彎道超車”,卻忽略了一個基本事實:技能的習得沒有捷徑。
心理學家安德斯?艾利克森提出的 “一萬小時定律”,至今仍被奉為圭臬 ——
在任何領域,想要達到專家級水平,平均需要 10000 小時的刻意練習。
這個數字換算成每天 3 小時的學習,需要近 10 年的積累。
但現實中,很多人學了幾天就期待看到效果,背了兩周單詞發現成績沒提升,就立刻放棄;
練了一個月書法,看不到進步就轉頭學攝影。
這種 “淺嘗輒止” 的學習方式,讓他們永遠在尋找 “更好的方法”,卻始終停留在入門階段。
2
學習的第一步:重復
學習的本質,首先是重復。
重復不是機械勞動,而是讓大腦和身體形成 “肌肉記憶”,把知識內化為本能。
大腦記憶的原理很簡單:信息被重復輸入的次數越多,神經元之間的連接就越牢固。
就像學騎自行車,第一次上車會搖搖晃晃,摔幾次后逐漸掌握平衡,騎過 100 次后,不用思考就能熟練轉彎。
我很少跟別人講過,我高考時的文綜,是全省前25。
文科生都知道,歷史、地理、政治的知識,看得懂和學會不是一回事兒。
要學得好,首先是能背誦,其次是理解,最后才能熟練運用,順序變不了。
三個科目,幾萬字的知識點,怎么背誦?
我的方法是:不停地朗讀,朗讀背誦不下來就手抄,重復幾十遍肯定能背出來。
背出來之后,再梳理知識脈絡,整理思維導圖,匹配考點,就能融會貫通了,知識點深刻印在腦子里,也不怕任何的考試了。
重復不僅適用于知識記憶,也適用于技能訓練。
廚師顛勺的手法,是幾萬次翻炒練出來的;程序員寫代碼的手感,是無數行代碼堆砌的結果。
包括說我寫作,也是持續每天寫,持續不間斷五年,才有現在的水平。
我拍視頻,現在也有了百贊的視頻,最開始也是蹩腳得很,每一條很爛的視頻背后,可能經過幾十次的失敗,不停地調整角度、燈光、語氣。
因為對標短視頻看得足夠多,自己對剪輯也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剪輯的水平也一步步提高了。
這個過程中,我沒有付費學習,都是一步步練習出來的,全靠自己不斷重復,即使看不到任何反饋...
很多人太在意一次行為有沒有帶來效果,所以,每個領域能成事的個人,都是少數的。
比如做自媒體,很多發幾條沒流量了就準備放棄,不停地切換賽道,最后時間和精力投入了不少,但沒有得到任何結果。
我能成,是因為我堅持長期主義,堅信行動力、智力差不是學不會的理由,懶惰和放棄才是。
3
學習的第二步:刻意練習
重復不是盲目地 “傻練”,而是有目的的刻意練習。刻意練習包含三個關鍵要素:明確目標、及時反饋、針對性練習,專注投入。
1、學習目標:只在學習區學習;
心理學把人對外部世界的認知分為三個區域:舒適區、學習區、恐慌區。
如果你的知識、技能,你還沒有完全掌握,多處在一知半解的狀態,那就是處于學習區。
舒適區,你已經得心應手。
恐慌區,則是充滿未知。
你的練習內容,在學習區越來越輕松時 可能已經成了舒適區,你需要在恐慌區開拓新的學習區。
你需要做的是,不斷擴大舒適區,擠壓恐慌區,這才是進步!
2、隨時獲取有效的反饋
有及時正向的反饋, 你才知道某件事情自己做得對不對,如果不對,你到底怎么錯了,才能找原因修正。
正向反饋有兩種:
(1)正確動作(方式)是怎么樣的?
(2)錯誤動作(方式),是怎么樣的?
最好的反饋練習有三步:演示一遍正確動作,展示一遍錯誤動作,再演示一遍正確動作。
尋找有效的反饋,最好的方法跟人學,找到一位好的導師或教練,跟著老師學習,或者做TA的學徒。
優秀的教練知道學習一件事情的最佳次序,他會給你演示正確的行為、提供有效、及時的反饋,避免你“走彎路”。
3、針對性練習
成為一個頂尖高手,面對的是專業而龐大的知識領域。
擁有頂層思維的人,懂得將練習“項目”做拆解,拆解大目標為小目標,并明確哪個目標才是急需提升的。
每個階段應該有專注的目標,找到當前需要專注提升的模塊,并進行針對性的練習。
不斷“積小勝為大勝”“積跬步以至千里”,最終達到長期目標。
設置階段性目標的另外一個目的,是能更有效地獲取反饋,能讓你能持續不斷地看到進步的實質性信號。
4、練習時高度集中注意力
有研究表明,在短時間內投入100%的努力,比更長時間只投入70%的努力效果更好。
有個教人打字的老師,發現大部分打字員僅僅通過專心,并強迫自己以更快的方式打字,就能將打字速度提升10%-20%。
但隨著專注度滯后,打字速度又回到了停滯階段的水平。
斯蒂芬·霍金說:"專注于當下,才能創造出真正有意義的成就。"
如果你想提高棋藝,只和別人下棋,無法提高,你要單獨研究特級大師的棋局,才可能提高。
如果你在走神,或者你很放松,并且只是為了好玩,你可能不會進步。
4
學習的第三步:堅持
重復和練習需要持續的投入,這就離不開堅持。
堅持的難點在于,學習的收益往往是 “非線性” 的。
健身前 3 個月可能看不到明顯變化,學編程半年可能還做不出完整項目,這種 “看不到成果” 的階段,最容易讓人放棄。
但只要熬過臨界點,就會迎來爆發式成長。
就像竹子生長,前 4 年只長 3 厘米,第 5 年開始每天以 30 厘米的速度瘋長。
學習也是如此,當重復積累到一定程度,知識會突然融會貫通,技能會實現質的飛躍。
很多人說,我也想堅持,但是沒有動力咋辦?我給你提供3個方法:首先,你需要明確:這件事情對你有多重要?
比如說我為啥要堅持做自媒體?因為我看到了上班打工,始終都是線性成長,天花板有限,還要受甲方的氣、老板的氣,這何嘗不也是一眼看到頭的生活呢?
我想擺脫擺脫老板的指令、同事的甩鍋,不把自己的生命浪費在任何消耗自己的事和人身上,甚至想邊玩邊賺錢,所以,我必須要把自媒體做起來!
當我們把一件事帶來的價值和理想狀態,越具像化地表達出來,你做事的動力就會越足,熬過困難和問題的概率也就越大。
堅持的另一個秘訣,是把大目標拆解成小任務。
比如,“自媒體做成”這個目標是很大的,很難衡量的。
我們可以把它具象到每天的小任務:每周公眾號發一篇有深度的文章,每周拍一個視頻,每周解決一個知識卡點等等。
這種微小但持續的行動,能降低心理壓力,讓堅持變得更容易。
還有一個比較新的辦法就是——找搭子。
在沒有任何反饋的空窗期,一個人確實很容易放棄,但如果是一群人能量互補就能更長久地堅持。
哪怕只是建一個兩三人的早起群,每天互相打卡,誰沒有早起誰就發紅包,一段時間后你也會發現,比起一個人獨自早起,抱團早起似乎容易得多。
現在市面上很多陪跑課,在各種環節設置學員之間的交流,高能量帶動低能量,學得好的帶動還沒開始的,大家共同解決問題,一起進步,所有人的水平都能往上提高一大截。
5
這里是總結
羅振宇說過:成就=核心算法*大量重復動作的平方。
他說,人生算法就是你面對世界,不斷重復的最基本的套路,找到它,重復它,強化它,然后不斷去優化它,直到大腦可以隨時調用。
還是那句話:你不需要知道所有的事情,但你需要有處理任何事情的能力。
同樣的,你并不需要成為天才,但你需要擁有學習做任何事的能力。
學習沒有奇跡,只有累積;沒有運氣,只有堅持。
最慢的堅持,也快過無盡的猶豫;最笨的重復,也強過盲目的尋找。
— THE END —
本號致力于“好文”推送,并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所發內容僅供學習、交流之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或機構所有,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留言聯系。
【必學線上課程】
【全面專業系統的管理服務體系】
陪伴企業成長——幫助企業持續管理能力改進
輔導/微咨詢/實踐工作坊/定制服務
為組織賦能——幫助企業管理績效提升
線上/線下課程/專題內容
詳情請咨詢:
電話:010-65101109
微信:13811377374
提升管理功底,獲得更多管理思想與實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