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大家有沒有刷到過這樣的段子。
大學生找工作,招聘會開在校園宿舍,十幾個HR搶他一個,搶急了還大打出手,開出的條件一個比一個高,什么月薪過萬、入職獎金,都是基本操作,什么上四不休三,加班沒有加班費,都算職場虐待。
怕工作太難,自己太菜,那就從零基礎小白開始帶,哪怕純廢物,也有工作崗位給你安排。
誰能想到,這臨終幻想般的狗血橋段,居然還有真實原型,我查了一下,同樣的段子,tiktok上的日本博主也在拍,只不過他們拍的是紀錄片。
不久前,日本畢業生就業率突破98%,而不少企業卻陷入了用工荒。
只因應屆生規模只有45萬,企業用人需求卻高達79萬,相當于一個求職者對應1.75個崗位。一些低層級的人才市場,甚至出現五六家公司爭搶一個大學生的場面,搶急眼了還下跪落淚。
當人們還在為崗位發愁時,隔壁日本已經率先迎來“就業反選”時代。
我們是只要參加高考就有大學讀,他們是大學愛讀不讀,不躺平就有活干。
盡管頂級大廠依然很卷,但中小企業早已放低門檻,規定只要是個大學生就可以入場。
招聘網站上,一些日企甚至打出了“文理均可”的招人口號,聲稱即便零基礎也可先入職再提供帶薪培訓。
至于薪酬待遇,日本大學生畢業起薪最低也有25萬日元。愛信精機為吸引大學生入職,更是打出了“上班就送100萬”的口號,相當于一入職就有4個月的工資到手。“真是鳥大了什么林子都有”
企業為了招人卷破天際,在日本想要一份月薪一兩萬(折合人民幣)雙休8小時的工作簡直不要太容易。
平臺為適應“就業反選”,還開發專門APP,不再是boss直聘你,而是讓你來boss直聘。
以前只有抽象視頻才能看到的段子,如今卻在變成一個個鮮活的例子。
先別急著羨慕小日子,這可不是什么好事。
因為就業改善的背后,是人口危機的前奏。
崗位沒有增加,只是年輕人變少了。
前首相岸田文雄,早已發出警告:日本的社會機能,已經到了難以維系的邊緣。
遲早要暴雷。
但日本年輕人顯然不在乎這些。
哪怕未來50年內日本自然消亡,也不是他們這一代人要考慮的,只管享受職場紅利就完事了。
最早喊出“社畜”一詞的日本,怎么突然成為求職者的天堂?
說到底,都是歷史循環。
熟悉歷史的朋友可能就知道,上世紀經濟泡沫破裂前,日本也有過一段持續數年的“就業反選”。
那時人口結構還很年輕,經濟增速常年保持世界第一,各行各業蒸蒸日上,正是急需用人的階段。
所以日本企業又是終生雇傭制,又是入職送現金的,為了留住大學生,開出的很多條件,比今天還誘人。
如果說,今天的“就業反選”源于多年來的生育過冷,那么泡沫時代的用工荒,就是因為經濟騰飛帶來的需求過旺。
雖然底層邏輯不一樣,但彼此間卻有著很強的因果關聯。
因為需求過旺的局面沒有維持幾年,日本就相繼迎來泡沫破裂和金融危機。
企業虧損嚴重,紛紛縮招裁員。
不僅大學生剛出校園找不到工作,就連好不容易上岸的應屆生也跟著丟了飯碗。
而這些人,就構成了當今日本出生率,結婚率最低的一代人。也被叫做“失落世代”。
距離現在,正好是一代。
他們那一代不生,20年后,企業不就招不到人了嗎。
所以說,今天的用工荒,都是當年埋下的禍根。
既然如此,那不急啊,再等個十幾二十年,等新一輪韭菜長起來了,不照樣有牛馬可用?
很可惜。等不了,因為日本已經沒有下一代了。
失落世代對日本人口結構的破壞是不可逆的。
不僅他們那一代不愿意生,連就業環境改善后的新一代也普遍進入“低欲望”狀態。
沒辦法,90年代日本經濟泡沫破裂的后勁太大了,直到21世紀初,就業市場都還處在低迷的“冰河時代”,同時也是內卷最嚴重的加班世代。
求職者為了生存,只能被迫接受更低的薪酬和更苛刻的工作條件。
不僅大學生卷,企業也在卷。
為擺脫經濟下行,盡早扭虧為盈,企業只能更加倍的壓榨勞動者。
就比如加班不給加班費,每周上滿60個小時。
長期高危高壓的工作環境,加劇了心腦血管疾病。
過勞死就是這么來的。
經濟停滯那幾年,日本“過勞死”的數量達到頂峰,平均每15名勞動者就有一位死于加班。
正所謂物極必反。
在歷經無數個日夜996、007之后,日本打工人逐漸形成“拒絕內卷”的共識。
他們變得抗拒上班,寧愿當三和大神,也不愿進互聯網大廠。
試想一下,成長于泡沫破裂的那一代人,自打從上學起就在內卷,好不容易走出社會,結果剛好發現自己正處在競爭最激烈、工作最難找的時代,只覺得一切不好的事情,都讓自個逮了個正著,能不絕望嗎?
更要命的是,這種風氣還在擴散,并持續影響到了下一代。
有娃的,鼓勵孩子不要內卷,上不了大學可以當全職兒女。無孩的,徹底放飛自我,不買房、不社交。住出租屋,一閑下來就看看動漫,打打游戲。只要餓不死就行。
用現在的話來講,就是躺平。
結果一時躺平一時爽,一直躺平就一直爽。說到底,當現實壓力讓人喘不過氣,傳統的家庭觀念早就失去了吸引力。
盡管日本政府出臺很多政策,想騙年輕人出來做牛做馬,亦或是誘導他們生出更多的牛馬。
但年輕人早就學聰明了,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
在他們的堅持下,日本的人口出生率屢創新低,年齡結構越來越老齡化,把就業市場的供求關系都給搞壞了。
所以不是資本家突然良心發現,而是人口結構實在扛不住了。新一代韭菜還沒長成,崗位卻早早空了出來。
再讓年輕人這樣躺平下去,中小型企業估計都得倒閉。
沒辦法,只能放低身段,主動討好求職者。只要愿意干,什么都行。
而他們吸引年輕人的方式也很有意思。
高薪都留不住人。
一項數據表明,有超過三成的職員正準備跳槽。不是嫌工資太少,而是聽說其他單位放假時間更長。
比起多勞多得,日本打工人更傾向于少勞多休的松弛工作狀態。
所以用人單位就算要卷,也只能往高薪長假的方向卷。
比如像東京,有一家公司,2024宣布推行一周4天工作制、帶薪年假160天,吸引上千份簡歷投遞。
可哪怕都這樣了,還是有很多日本家長擔心,下一代深陷高壓職場。
為打消這種顧慮,日本大阪一家IT會社
特地請來5名求職者和8位家長一起參觀辦公環境,讓他們與在職員工親自交流,拍著胸脯承諾不存在隱性加班。
政府為了配合企業“卷休假”,也相繼出臺一些政策。嚴控工作時長、推行彈性工時、強制放假,并給予相關企業補貼等等。
加班文化得到極大遏制,導致原本一個人就能干的活兒,現在需要兩個人才能完成。人不夠用,待遇和就業率自然就又提高起來了。
這還沒完,今年4月份,東京政府還宣布說,要從今年起,為公務員試行一周4天工作制,且男女都有育兒假。施政的目的也不藏著掖著:為的就是緩解育兒壓力、鼓勵女性結婚生育。
忽悠年輕人多生的狐貍尾巴,終究還是露了出來。
只可惜,老齡化早已達到了觸目驚心的程度,以至于連政策補救都顯得蒼白無力。今年第一季度,日本人口出生率較上年同期減少4.6%。
照這樣的速度下去。不出30年,日本65歲以上人口比例將超過40%,相當于每三個人至少有一個是中老年人。
直接結果就是老了沒有年輕人照顧,生活過得很無助,甚至死了都不能被第一時間發現。其實不用等到未來,早在現在,孤獨死就已經成為社會常態。
原因無他,年輕人普遍不愿生,導致日本家庭結構發生根本性變化,65歲以上獨身老人家庭即將占到全體65歲家庭的一半,到那時由于沒有年輕人上稅,福利和公共醫療保障肯定會率先報廢。養老金也將空前赤字,整個社會在一片蕭條中死氣沉沉。
可面對越發嚴峻的社會問題,年輕人似乎沒有預感到
近在咫尺的危機即將來臨。反而紛紛選擇了躺平。
社會在崩塌,未來在消失,為什么這一代年輕人卻毫不在意,甚至還能毫無負罪感地放棄?
因為當權者不仁,就別怪年輕人不義。
看看90年代就業寒冬來臨之際,日本政府怎么干的就知道了。
1997年到2002年,5年間,日本大學生就業率跌至55%,而政府呢?沒有出臺過哪怕是一部改善大學生就業的補救法案,愣是把原本最有活力的“平成才俊”逼成了“失落世代”。
當2007年就業率回升時,這批人早已畢業10年,這種創傷記憶如同基因烙印,在日本社會代際間持續傳遞。
當年輕一代目睹前輩們用青春為經濟泡沫破裂買單,經歷職場剝削與社會漠視后,對體制的信任早已支離破碎,他們清醒地認識到,即便積極投身職場,也未必能獲得與之匹配的保障與尊嚴。
這種結構困境,觸發了年輕人的集體防御機制:“躺平”。
當個人的困苦和集體無關,集體的榮辱又和個人有什么關系?
最最關鍵的是,日本的大環境非常適合本國年輕人躺平。他們既沒有祖輩口口相傳的大饑荒集體記憶,最低工資也剛好達到小康水平,沒有不找好工作就會餓死的焦慮。
只知道大學畢業一個月只有25萬日元,一大半還得拿去還助學貸款。而在便利店上班,不僅不需要掏空家底讀大學,月薪還有18萬,不用去離家萬里的大城市,連住宿費都省了。只要不成家,工資完全夠花。
如果問他們這樣躺平,老了該怎么辦。他們會說,老了本來就是走不動、吃什么東西都要克制的時候,這是自然規律,跟有沒有娃,躺不躺平沒有關系,一個人的最佳生育年齡,恰恰是他享受人生的黃金時期,何必被家庭束縛。
紙片人不香嗎?動漫、游戲、亞文化的蓬勃發展,早就為日本年輕人構建了一套替代婚戀的精神烏托邦。
對他們來說,虛擬世界的成就與認同,遠比現實職場PUA更能滿足情感需求。
日本當局也很無奈,因為就業反選的本質是企業用工荒,而企業用工荒的根源又是人口問題、年輕人的觀念問題。
現在是互聯網時代,在各種思想的沖擊下,年輕人的價值觀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變得越來越不好騙了。
特別是現在,男女關系對立嚴重,“男性不找女性,女性看不上男性”早已是社會常態,日本年輕人連婚都不結,更是斷絕了政府靠促生政策實現人口反彈的可能,根本無解。
看到這,有人可能要問了,既然本土缺人,那政府就沒有想過人才引進嗎?
日本大學生都“就業反選”了,那去日本務工的外國人豈不是待遇更香?
先說結論,日本確實有想過引進外勞,為此他們還專門設計一套制度。不過不是保障外勞待遇的制度。
因為這項制度,不少去日本務工的外國人命運可謂相當悲慘。
如果感興趣,下期視頻就單獨給大伙好好嘮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