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評餐點,嘗嘗美食,便直接斷送了自己的執政生涯,放眼世界,應該也沒有比泰國總理沙馬更“倒霉”的存在了。
2008年5月,泰國總理沙馬因為主持一檔烹飪節目并收取報酬,受到上議院議員的指控,然后,便造就了這出泰國憲政史上首例因參與電視節目而被解除總理職務的慘案。
乍一看,或許任都會覺得泰國未免小題大做,可當我們將時間軸拉長,便會發現,看似簡單的處理背后卻隱藏著更為深刻的內政問題:
起因是沙馬政府于2008年試圖修改2007年憲法中關于外資控股比例的限制條款,特別是針對《泰國電信法》的修訂。
而恰恰在2006年前總理他信將自己家族西那瓦集團49.6%的股份以18.8億美元出售給了一家新加坡公司。
由于沙馬政府作為前政府他信勢力的延續,這一修憲行為便被反對派視作試圖使此類交易合法化,來為他信家族商業利益鋪路的舉動。
于是,泰國國內便爆發了一場大規模的“黃衫軍(人民民主聯盟)”抗議活動,示威者以“保衛國家資產”為口號,直接指控政府“出賣國家利益”。
在泰國政壇派系斗爭的大背景下,幾頂大帽子一經扣下,沙馬自然是百口莫辯,于是只得以這樣一種戲謔的方式慘淡離場。
可令人唏噓的是,這場派系斗爭持續的時間,出人意料地長,直到今天也未見硝煙完全散盡,以至于簡單行為被賦予特殊政治意義的實踐還會反復發生……
柬泰歷史恩怨
2025年6月,一段17分鐘的通話錄音再次挑起了泰國政壇的巨震。
起因是泰國總理佩通坦請求柬埔寨前首相洪森協助緩解兩國邊的境緊張局勢,可通話錄音曝光后,洪森第一時間便承認了對話的真實性,給佩通坦“背后捅了一刀”。
緊隨而至的,便是泰國政壇的動蕩:自豪泰黨宣布退出執政聯盟,“黃衫軍”成員再起反政府抗議試圖重演“逼宮”戲碼,佩通坦政府也因此陷入執政危機。
不管洪森知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是在以國家信用做政治賭博,但聯想到5月28日發生在兩國邊境爭議地區的流血沖突,還是能看出,洪森的操作多少是夾帶了點兒“私人恩怨”的:
在柬埔寨的歷史記憶中,如果要用一句話來形容泰國,那一定會是個“吃人不吐骨頭”的形象。
早在13世紀,吳哥王朝衰落后,泰國的素可泰王朝和后來的阿瑜陀耶王朝就趁勢南下,不斷蠶食柬埔寨的土地,1431年,泰軍攻陷吳哥王城,柬埔寨更是從此走上了“南逃”之路。
就像后來的英國殖民掠奪一樣,泰國不僅占領城市、土地,還掠奪人口、文物,以至于許多吳哥遺物至今還存放在泰國的博物館之中。
為了爭奪勞動力,兩國曾一度陷入長達四個世紀的拉鋸戰,據泰國古籍記載,雙方平均每15年就要爆發一次大規模沖突。
甚至后來“真殖民者”法國入駐柬埔寨,也沒能停下泰國擴張的步伐,反而在1867年的“法暹密約(泰國前身為暹羅)”中以柬埔寨的詩梳風、馬德望、暹粒三省換取了泰國對自己殖民統治的承認。
直到1893年的法暹戰爭后,才真正意義上劃定了現代泰柬兩國的邊界框架,不過,這并不意味著兩國邊境沖突的終結,反而為現代領土爭端埋下了禍根……
柏威夏寺慘案
柏威夏寺建于9-12世紀的吳哥王朝時期,位于柬埔寨柏威夏省與泰國接壤的扁擔山脈。
由于古代東南亞國家缺乏明確邊界概念,該地區長期屬于柬埔寨傳統勢力范圍,但泰國曾通過軍事手段逐步蠶食柬埔寨西部領土,因此這里也就成為了后來雙方沖突的“最前線”。
1904年,法國殖民當局與泰國簽訂條約,委托調查隊繪制邊界地圖,1907年完成的地圖將柏威夏寺標注在柬埔寨一側,但泰國卻留了一手,沒有予以明確承認。
柬埔寨獨立后,為徹底奪回柏威夏寺,于1959年向國際法院提起訴訟。
雖然法院依據1907年地圖的法律效力判定柏威夏寺主權歸屬柬埔寨,但由于未對周邊4.6平方公里土地的歸屬作出裁決,這便給泰國爭奪寺廟所有權提供了契機,邊境時有摩擦。
兩國邊境的沖突步入白熱化則發生在2008年,由于柬埔寨單方面申請柏威夏寺成為世界遺產,泰國爆發抗議,雙方的軍隊在寺廟周邊地區多次發生武裝沖突,造成嚴重人員傷亡。
柏威夏寺之爭,其實不僅是領土與主權之爭,更是民族認同的文化之爭。
由于人民交融、文化接近,因此兩國均將柏威夏寺視為民族文化的象征,且這里所處的地理位置具有相當優勢的軍事地位,故而兩國都將此處視為自己的囊中之物。
在戰略價值與民族主義情緒的雙重驅動下,兩國政界任何妥協的舉措都有可能引發國內政治的動蕩,這也是為何佩通坦會因為一通帶有請求意味的電話便身陷政治風波的根本原因。
對于柬埔寨來說,這是一場“復仇與尊嚴”的雪恥之戰,對泰國而言,則是維護“國家統一”的正當性行為。
由于保存了高棉文化,泰國一直自詡為“文明中心”,這種文化上的優越感和歷史上的地緣優勢,就使得泰國在處理雙邊關系時,常顯得頤指氣使。
這種不平等的觀念和處事方式,自然遭到了柬埔寨強烈的反感,而這種厭惡后來更是轉化為了長期的民族仇恨。
從這個層面來講,洪森毫不猶豫地背刺佩通坦,即可以理解為出于歷史恩怨的“報復”,又是借助政局不穩逼迫泰國在邊境問題上讓步的一種策略。
而之所以這場“寺廟風波”能在2025年借助一段電話錄音重燃,還是根源于泰國國內政治的搖搖欲墜……
他信體制爭端
本次通話錄音事件主角佩通坦的背后隱藏著極其復雜的家族政治背景,而泰國今天的許多政治亂象,也幾乎都繞不開這個名字,那便是——他信家族。
他信家族的祖輩在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便從中國廣東遷徙至泰國尖竹汶府。
由于尖竹汶府位于泰柬邊境地帶,是歷史上兩國重要的貿易通道,地理的優勢使家族商業網絡天然涉及跨境貿易,這便為后續政商關系的轉變埋下了伏筆。
得益于這種跨境經濟積累的資本與地方人脈,在上世紀90年代末亞洲金融危機的余波中,他信家族憑借其龐大的企業集團,一舉躋身泰國富豪家族的行列。
2001年,他信·西那瓦便是借此成功當選總理,打破了泰國長久以來由軍方、皇室和曼谷上層掌控的權力格局。
之后,他信更是接連提出了“他信經濟學”、“一村一品”等一系列利好底層民眾的政策,為自己積累了龐大的支持基礎。
然而,這種“以民粹對抗建制”的做法,終究引發了保守派與中產精英的排斥。
2006年,由于他信家族將西那瓦集團股份出售給新加坡公司,引爆“出賣國家資產”的輿論風波,軍方成功打著“貪腐與失職”的旗號發動政變推翻了他信政府。
自此,以農民、城市貧民及中下層民眾為基礎的“紅衫軍”便與以曼谷中產階級、官僚精英、保皇派為核心的“黃衫軍”便開始了漫長的政治內耗。
他信則是被迫流亡海外,通過其親屬及盟友親信不斷“遠程遙控”指揮泰國的政局,盡管他信的妹妹英拉曾在2011年一度奪回總理之位,卻又在2014年的新一輪政變中再度倒下。
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何他信的女兒佩通坦的政治危機,會在泰國內部引發如此激烈的震蕩了,這不僅會動搖佩通坦的個人信譽,更是暗含著對“他信體制”回歸合法性的追擊。
更為棘手的是,佩通坦政府本身的合法性,本就建立在去年大選后“臨時聯盟”的基礎之上,自豪泰黨的退出,也表明了建制派內部對他信家族重回巔峰的抵觸。
這一不甚穩固的聯盟一旦瓦解,提前大選幾成定局,而軍方與保守派正是等的這個時機。
而對于洪森來說,他不過是借助一通電話“順水推舟”地將泰國再次推入混亂,以便為自己的兒子洪瑪奈繼任首相之位贏得更大的戰略空間。
畢竟,早在2010年洪森邀請他信擔任“經濟顧問”之時,便已經將他信用作了牽制泰國軍政府的“政治牌”。
洪森雖已不再是首相,但仍是柬埔寨政壇的關鍵人物,通過“反泰情緒”本就可以為鞏固國內團結提供助力,那么這一次通話錄音風波,又何嘗不是再度激活民族主義的手段……
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這段17分鐘錄音背后,都是柬泰之間百年積怨的延續與現代政局的交織,國家間的仇恨,深植于歷史,也書寫在現實中的每一次政治風波之中。
柬泰關系,也許會暫時降溫,但只要邊境問題仍在、民族仇怨未解,每一次領導人的更替、每一場邊境的摩擦,都有可能重新點燃沖突的火種。
這場錄音風波,是柬泰之間又一次未競的“外交火并”,同時也提醒著我們:邊境的界碑可以擦洗,領土的爭議可以擱置,但民族的記憶卻永遠不會輕易抹去……
參考文獻
[1]《軍人與政治:泰國的軍事政變與政治變遷》[M]陳佩修
[2]《泰國通史》[M]段立生
[3]《柬埔寨通史》[M]段立生
[4]《從暹羅到泰國:失落的土地與被操弄的歷史》[M]夏恩·史崔特 著;譚天 譯
[5]《柬埔寨-泰國第二次柏威夏寺爭端分析》[D]潘彼瑟
[6]《政黨體制制度化與政治穩定關系研究——以泰國政黨體制變遷(1992—2020)為例》[D]溫雙雙
[7]《21世紀泰國軍人政變研究——導致政變因素及影響》[D]羅巧麗
[8]《泰國八政黨將組建聯合政府》[N]楊一、王逸
[9]《泰國他信家族出了第四位總理——佩通坦》[J]宋清潤、王斌
[10]《泰國政黨格局從“兩極對立”到“三足鼎立”》[J]周方冶
[11]《佩通坦能否度過危機?》[N]泠汐
[12]《37歲佩通坦成泰國第二位女總理,他信家族能否打破政治“魔咒”?》[N]白波
[13]《柬埔寨與泰國領土爭端的歷史和現實——以柏威夏寺爭端為焦點》[J]楊勉
[14]《“交棒”洪瑪奈,洪森開啟“后洪森時代”》[N]王巖
[15]https://zjrb.zjol.com.cn/html/2008-09/10/content_3492160.htm
[16]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521501039535735346/?log_from=68565a908b153_1751248008732
[17]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517315958345482779/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