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了,這場被稱作"21世紀歐洲最慘烈戰爭"的俄烏沖突,硬生生從閃電戰打成了拉鋸戰,直到現在,才終于出現點和平信號。
(“閃電戰”打了3年,俄烏局勢依舊僵持不下)
1、3年大戰,俄烏都吃盡苦頭
2022年,普京一聲令下,俄軍從北、東、南三個方向殺入烏克蘭,坦克集群直撲基輔。當時西方軍事專家都預測,基輔最多能撐72小時。結果呢?72小時過去了,72天過去了,現在已經是整整三年過去了。
這場仗打得實在讓人看不懂。俄軍一開始氣勢洶洶,結果在基輔郊外被烏克蘭老大爺用拖拉機拖走坦克的畫面傳遍全球。后來俄軍調整策略,集中兵力啃頓巴斯這塊硬骨頭,可到現在也沒完全啃下來。
普京的算盤其實很明白:烏克蘭就是俄羅斯和北約之間的最后緩沖帶。但問題是,普京這招"以戰止戰"玩砸了。原本想著速戰速決,結果打成了持久戰;本想震懾西方,反倒讓北約東擴的勢頭更猛了——芬蘭、瑞典這不都排隊加入了嗎?
(俄前線戰事不斷擴大,士兵逐漸吃不消)
更糟心的是國內。開戰頭幾個月,俄羅斯人確實同仇敵愾,普京支持率蹭蹭往上漲。可隨著一輪輪動員令下來,年輕人開始連夜買機票跑路,邊境檢查站排起長隊。現在俄羅斯國內分化嚴重,有人依然高喊"為了祖國",也有人偷偷在社交媒體發反戰詩歌。
2、西方“組合拳”,確實打疼了俄羅斯
最狠的還是能源戰——歐洲咬著牙硬是戒掉了"俄羅斯天然氣"這個百年毒癮,德國甚至把核電站都重新啟動了。這就像兩個賭徒對賭,歐洲押上了整個工業體系,俄羅斯押上了國民經濟命脈。
俄羅斯轉頭把石油往東賣,中國、印度接盤接得那叫一個歡。不過老百姓的日子確實不好過,莫斯科超市里的物價三年漲了快一倍,連最普通的伏特加都成了奢侈品。更諷刺的是,俄羅斯現在軍工廠三班倒造導彈,可民用工廠因為缺零件都快停工了——這仗打的,前線在消耗彈藥,后方在消耗耐心。
(澤連斯基的“悲情戲”落幕,援烏大隊紛紛散場)
反觀烏克蘭這邊,澤連斯基把"悲情牌"打到極致。西方援助的武器源源不斷,從標槍導彈到豹2坦克,現在連F-16都要來了。不過話說回來,戰爭沒有贏家。烏克蘭雖然扛住了,但三分之一國土被打爛,800萬人淪為難民。
3、澤連斯基松口,“和談”終于要來了?
不過,就在最近,事情似乎有了轉機——澤連斯基突然改口,表示愿意和普京“面對面談”。要知道,這位烏克蘭總統之前可是咬死“領土不收回,絕不談判”的狠角色。
為什么現在松口?
美國援助已經斷供,歐洲的軍火庫也快見底,而俄羅斯雖然經濟受損,但軍工產能卻越打越高。烏克蘭前線士兵抱怨彈藥不足,甚至出現“五個人分一把槍”的情況。澤連斯基再硬氣,也得面對現實——沒有西方的持續輸血,烏克蘭很難繼續打下去。
(俄美通話約1小時,普京表示愿意繼續與烏克談判)
另一邊,普京的日子也不好過。國內反戰情緒升溫,前線士兵士氣低迷,經濟雖然沒崩盤,但老百姓的生活水平直線下降。更關鍵的是,俄羅斯的國際空間正在被壓縮——除了中國、印度等少數國家還在買它的石油,全球大多數市場都對它關上了大門。
所以,當特朗普突然給普京打電話時,外界嗅到了一絲“交易”的味道。
俄方透露,這次通話“務實且具體”,雙方暢談足足1小時,特朗普直接提出“盡早結束戰爭”的問題。而普京的回應耐人尋味——“愿意繼續談判”。與此同時,中國也在積極斡旋,呼吁“勸和促談”,并聯合巴西等國在聯合國推動和平倡議。中方的態度很明確:戰爭沒有贏家,談判才是唯一出路。
雖然澤連斯基和普京都不會輕易讓步,但回到談判桌,起碼是現在雙方一致的態度,畢竟現實擺在眼前,繼續打下去,對誰都沒好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