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梅沙玩了一天,腳底板都黑了,不知道哪里的機油漏了,洗都洗不干凈。”
“大梅沙只有1次和0次,去了一次下餃子就再也不會去了。”
“大腸桿菌超標的大梅沙,我小時候經常去那里,那時沙灘還沒這么臟,現在特別臟!”
飽受詬病的大梅沙,總是被貼上“不值得去”的標簽,可每到周末和節假日,大梅沙又“至少有一億人”在下餃子。
根據官方數據,大梅沙海濱公園的年接待游客數量超過了500萬人次,平均下來每天1.36萬人次。
大梅沙在深圳的風評永遠那么兩極化,有的人周周去“簽到”,有的人只剩調侃:“你的一句青春沒有售價,我在大梅沙被擠得不上不下”“沒體驗過春運的可以來大梅沙”……
我們挑選了一個平平無奇的周末,和上萬人一起躺在大梅沙的沙灘上。抱著先入為主的批判心態,卻久違地感受到了大梅沙的療愈和溫情。
或許,游客來這里不是一種無可奈何的選擇,大梅沙并不如想象中的那么不堪,而是游客們甘之如飴的“深圳夏威夷”呢?
01
大梅沙
深圳人的精神布洛芬
在一個陣雨和晴天反復上陣的普通周末,我來到了大梅沙。
這里不像節假日般人滿為患,人看起來雖多,身居其中,社交距離卻也適中。海水很干凈,人們玩得很開心。
即便烈日如火,這里這么多這么燦爛的笑容,我從未在市區見過。
在沙灘上坐了一下午,我明白了為什么關于大梅沙的吐槽層出不窮,來大梅沙的人卻一直絡繹不絕。
遠離繁忙緊張的市區,光腳踩在沙灘上,幸福有了實感。生活在一個有海的城市,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呀!
即使不下水,那些目之所及的美好,也能治愈一切的疲勞。泡在海水里的人看起來真快樂,溫潤又有力量的海水,真是深圳人的精神布洛芬啊。
只要心中有海,哪里都是馬爾代夫。每一朵藍色“蘑菇”下都長滿了人,或坐或躺,或吃或喝,悠閑自得
媽媽,我可能不會記得那天是否下海玩水,但會永遠記得你雙手撐起了彩色的絲巾隨風飄揚,小小的我像被一艘船庇護著前進。
山川湖海,我們姐妹倆要一直這樣牽手看世界。
媽媽,你說這小貝殼是被海浪沖上來的嗎?
那為什么海底的動物不上來呢?
有錢沒錢、有貸沒貸、已婚未婚、已育未育,全部拋在腦后。當下如果沒有一心想著跳多高來躲避波浪,這口海水先喝定了。
“勇氣”這個詞,是爸媽讓我不要怕海浪時,
扎根在小小的心里的。
爺爺說他不怕曬,
但是爺爺怕我曬。
一邊是忙碌的海上航運,一邊是悠閑的泡水沖浪,生活像海市蜃樓一般。
還記得那時,我光著屁股,
我覺得害羞,弟弟都穿著紙尿褲。
在爸爸的鏡頭里,
童年的我總愛做鬼臉。
和媽媽一起泡在水里聊天,柔軟的沙子包裹著我們,心里也軟軟的。
一條繩子牽著兩個娃,
完美解決了在水里不能放牧這個難題。
真浪漫,
大海和你各占一半。
像小孩一樣無慮地玩沙子,
又像大人一樣深沉地思考。
戴上耳機,
世間紛擾,又與我何關。
討厭夏天,曬疼頭皮。
喜歡夏天,曬干泳衣。
有人說,大梅沙只有一次和無數次。只有真正認為大梅沙是深圳沙灘性價比之王的人,才會去無數次。
作為深圳最熱門的沙灘,大梅沙地鐵直達,配置豐富,實惠和方便不容置疑。
那些反反復復去大梅沙玩水的深圳人,有自己的三不原則,以此來提升大梅沙的性價比。
一是不在水上項目上花錢,更多的是泡泡海水、游游泳。二是雨天不來,晴天和陰天時來,最好是上午的人少的時段,天氣好人少時,海水更加清澈。
最重要的是,他們幾乎不在節假日到大梅沙,只在普通周末或者工作日來。由于沒感受過那種10萬人“兵臨城下”的逼仄感,所以能長久保留著對大梅沙的好感。
02
深圳的海
要么很擠,要么很荒
在大梅沙,可以看到新老游客的摻雜。有人全身泳裝、輕裝上陣如熟客,有人卻穿著運動鞋、時刻擔心浪花突然發力沖上岸。
除了深圳人,大梅沙作為深圳知名旅游景點,還接待了很多外地游客,內陸口音的游客非常多,香港人的含量很高,甚至還有少數外國家庭。
游客為什么只扎堆出現在大梅沙?答案之一或許為別無選擇,因為深圳的海,要么很擠,要么很荒。
根據統計,今年的5月1日至4日,深圳地鐵8號線大梅沙站,最高日客流量為5月2日,達到32萬人次。四天內,大梅沙海濱園區共接待游客54.6萬人次,單日最高客流突破21萬人次。
就連沒有沙灘、娛樂性相對較低的深圳灣,在周末和節假日也到了人擠人的程度,海鷗旺季更是夸張,人比鳥還多,“長槍大炮”跨在海岸上,比魚群還要密集。
大鵬的沙灘雖然多,但是出入大鵬的路不多。
若想在周末和節假日去一次大鵬,得先做好在路上堵上2小時及以上的準備。當花最多的錢,走最遠的路,卻受最多的氣,再美的沙灘也失去了吸引力。
說到荒,從整體上來看,深圳95%的海都不如大梅沙海濱公園那樣“誘人”。
大梅沙是深圳260多公里海岸線上50處自然沙灘中,各方面設施齊全、交通最便利、項目最多的沙灘。
大梅沙海濱公園有衛生間、淋浴區、超市、寄存柜等設施,衛生間免費,淋浴區收費20元/間,寄存柜是25元/天,超市不僅售賣飲料和零食,還售賣泳衣泳圈等裝備。
進園免門票,基本上待一天人均50元內,在園內能一條龍解決吃喝拉撒。
圖釋:大梅沙海上安全員
園區外也有民宿、酒店、海鮮餐廳、商場等海濱配套設施,相比于大鵬東西涌、較場尾、玫瑰海岸、桔釣沙等一些沙灘,配套齊全不少。
景區水上娛樂項目有摩托艇,快艇,空中降落傘,海島潛水,水上飛人,海上漂。
這些項目同樣是豐儉由人,雖然價格相比起其他海島沒有多大優勢,但感興趣的依然大有人在,基本上沒有停歇過。
但需要特別注意,很多沙灘上的水上項目,并非園區官方運營的項目,園區內也有很多黃牛在推銷,為了自身安全,如想嘗試需反復確認資質及安全保障的問題。
深圳海岸線上的50處自然沙灘,除鹽田區大小梅沙兩個沙灘外,48個沙灘位于大鵬新區。
其中的大部分沙灘,要么就是未開發的野沙灘,平時只有本地人趕去趕海或野泳,靠的是藝高人膽大;要么便是缺乏娛樂性,礁石遍布,只能站在岸上觀望海岸線。
深圳的海濱開發仍處于較原生態的階段,不似東南亞的海濱旅游城市普吉島、巴厘島等,大力開發海濱生態,打造成世界知名的人文商業化場所。
比如每年固定在海濱上舉辦展覽、音樂節、演唱會、電音派對、海上運動比賽等等,周邊有配套的酒吧街、露營集市、日落餐廳等等,真正建立起一個讓人心馳神往、玩得盡興的海濱景點。
當然,與此同時也需要考慮實際情況,比如地理位置是否合適、水電衛生設施是否完善、對海洋及附近社區生態是否會造成影響等等。
03
深圳式的海濱生活
有在漸漸完善嗎?
深圳,是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中,唯一一個市區內擁有海景的沿海城市。
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在深圳上空可見一斑。飛機上俯視整個深圳,碧藍的大海和氣勢恢宏的城建盡收眼底。
想當年,深圳市區也曾擁有過藍天碧海椰樹沙灘。
千年前,寶安開門見海,有“千年鹽場”美譽,鹽場遍布沙灘。距今300年前,新安縣也有超半數子民為鹽民,依海而生。
90年代,蛇口海濱浴場可以下海游泳、沙灘上抓螃蟹、打排球。
那里留下了太多人的童年和青春記憶,每到夏天,他們涌入海浪里,在海浪拍打細沙的節律中,與大海融合在一起,海浪滔滔,涼風習習,念念不忘。
后來,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生態的變化,沙灘漸漸成為高樓大廈。
20世紀50年代后,隨著地理測繪的改變以及珠江口潮汐、徑流動力等因素的影響,伶仃洋兩岸逐漸形成了新的分布格局,泥沙在西邊沉積,導致西部的沙灘逐漸被潮水抹去。
失去比未曾擁有過更讓深圳人惋惜,在那之后,深圳并非沒有在市區嘗試過再造出一片人工沙灘。
早在2017年,深圳灣一片亂石灘涂曾嘗試改造為人工沙灘。但受限于深圳灣屬于灘涂性內灣、臨海淤泥堆積、水動力交換條件差等因素,大量優質潔凈的海沙最終回歸為灘涂,不適合再下海。
就在今年2月,深圳在市區又開始了新的嘗試,在前海演藝公園建設人工沙灘。
該工程項目占地約1.72萬平方米,長約470米,將建設廣場中央大坐階、都市沙灘、沙灘排球場、海堤坐階、濱水休閑廣場、濱海廊亭等標志性景觀設施。
原計劃是5月30日完工,但是目前暫無聽到更多消息,或許由于各種原因,建設難度比想象中高。市區的人想重新擁有沙灘這個愿望,不知何時才能實現。
鳥瞰效果圖,圖源前海控股
作為海濱城市,市區沒有沙灘和海濱浴場,海岸線只能用來觀望,缺少娛樂性和人文屬性,一直以來是旅游方面最大的一個痛點。
前段時間,涵蓋購物、海岸線公園、藝術活動為一體的K11 ECOAST海濱文化藝術區開放,無疑是一次很好地嘗試,加上原有的海上世界藝術文化中心,提供了一種藝術和海景相結合的獨特體驗,營造出深圳市的海濱特點。
大鵬作為其余48個沙灘的集聚區,目前正加速成為世界級濱海生態旅游度假區。
不僅提速樂高樂園、金沙灣國際樂園、大鵬所城文化旅游區等標志性景點景區建設和A級景區創建,更在加快推動第二引擎主題樂園、地標型度假酒店群、新大高端旅游度假綜合體、野生動物園等落地。
我們不妨期待一下,未來深圳的海岸線,會不會創造出下一個人潮洶涌的大梅沙?
文丨白粥
本文由深圳微時光原創發布
轉載需授權,歡迎轉發至朋友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