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1 日,中國石油遼河油田曙光作業五大隊 502 隊施工現場機聲轟鳴,杜 84-57-73 井正進行著一場特殊的作業——全井筒套管固井施工。作為遼河油田小修作業領域的首次嘗試,此次施工不僅是技術突破,更是珍貴的教學現場。該大隊三級工程師何謙抓住契機,組織全體技術員開展沉浸式固井工藝培訓,將施工現場轉化為生動的“實踐課堂”。
在固井作業準備階段,何謙手持施工設計,對固井前的10 余項準備工作進行一一講解。當水泥車開始調配漿體時,他又詳細解析配方參數,“本次采用G級油井水泥,添加1.5%添加劑,這是針對淺井段溫度設計的配比方案。”
“注意看泵壓表變化,固井過程中泥漿循環壓力監測每 5 分鐘記錄一次,一旦出現壓力驟降,必須立即啟動井控應急預案。”隨著泵車啟動,何謙站在泵車旁實時教學。在候凝環節,何謙又帶領技術員們對照施工過程,復盤剛剛完成的注水泥、頂替泥漿、碰壓等關鍵工序。“當碰壓值達到設計壓力的 110% 時,說明水泥漿已完全充填環形空間,此時需要立即關井候凝,期間每小時巡查一次井口沉降量。”他指著實時監測曲線解釋。
面對技術員提出的“淺井固井如何控制水泥返高”問題,何謙結合井身結構示意圖,從地層滲透率、泵注排量等多個維度展開分析,現場形成熱烈的技術討論氛圍。
此次培訓持續 5 個小時,覆蓋從施工準備到候凝監測的全流程 12 個關鍵環節。何謙不僅詳解工藝原理,更結合小修作業設備特點,重點講授“固井設備注意要點”、“小井眼水泥漿頂替效率優化”等實用技術。技術員們手持筆記本全程記錄,多次在關鍵工序處申請暫停,并提出疑問,何謙詳細解答,更好的讓理論知識與實操場景實現無縫對接。
這場立足生產現場的“實戰教學”,也是“大培訓、大練兵、大比武”活動的生動實踐,讓技術員全程緊跟固井作業節奏,在觀摩中學習、在提問中理解、在實操演示中掌握關鍵技術,為小修作業隊伍積累了寶貴的特殊工藝施工經驗。
(韓瓊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