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現200次被拒背后:那3秒鐘讓9億人淪陷的秘密
提前半年開始儀態訓練,每天靠墻站立一小時。跟京劇老師學步伐韻律,練廢了三十把扇子。拍溺亡戲時主動要求被按進污水十次,那晚因耳道感染掛了急診。
這些聽起來像是上個世紀演員的修煉方式。在這個流量為王的時代,顯得有些格格不入。
但微博之夜那三秒鐘,李現俯身為楊紫整理裙擺的瞬間,讓9.2億人重新審視了什么叫體面。
我不知道這算不算一種諷刺。
兩年前,“李現古裝像戴假發的程序員”這個段子還在網上瘋傳,配圖是他在《人生若如初見》中略顯別扭的造型。那條吐槽帖獲贊十萬,評論區更是不堪入目。現在《國色芳華》的彈幕里,“蔣長揚蠱王”刷了一屏又一屏。
變化來得快到讓人措手不及。
也許因為這個圈子本來就變化太快,快到讓人來不及思考什么是真正值得堅持的東西。
李現從來算不上天賦型選手。北電讀書時,200斤的體重讓他在一群俊男美女中顯得有些突兀。室友們去聚會的時候,他在宿舍練發聲。冬天的操場上,那個裹著軍大衣練聲的身影被戲稱“移動雪人”。
這樣的人在娛樂圈里其實挺多的,只是大部分都淹沒在了潮水里。
畢業后的日子更不好過。200次試鏡,200次被拒。那時候的李現會蹲在表演系的垃圾桶旁吃盒飯,只為偷聽老師點評別的學生。聽起來有些卑微,但他覺得值得。
“紅不紅看命,但演技是自己的根。”這句話他后來寫在微博上。寫的時候,他差點就要轉行了。
在這個行業待久了,你會發現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念頭。只是有些人真的走了,有些人留了下來。
轉折點來得并不戲劇化。《萬箭穿心》劇組,他每天蹲守片場學戲。導演謝飛說他“有野草般的生命力”。野草這個比喻挺準確的——不夠美麗,但足夠頑強。
頑強有時候比天賦更重要,雖然這話聽起來像是安慰。
為了甩掉“古裝短板”這個標簽,李現做了一些在旁人看來有些瘋狂的事。導演陸陽透露,開拍前李現交給他一份蔣長揚情緒波動折線圖,細致到每句臺詞的嘴角弧度。
這種“學術派演技”在如今的環境里顯得有些另類。當大家都在追求快節奏拍攝、快速變現的時候,還有人愿意為了一個角色的微表情反復琢磨。
《國色芳華》里那些被做成動圖瘋傳的“暗戀式傻笑”,那些讓人心動的“暗爽抿嘴”,都是這樣一點點摳出來的。合作演員湯唯說:“他總帶著寫滿批注的劇本,像備考的學生。”
在一個連劇本都可能臨時更改的行業里,這種認真顯得有些執拗。
李現常說:“蔣長揚的‘痞’是保護色,內核是家國擔當。”這話用來形容他自己也挺合適。玩世不恭的外表下,藏著一顆認真得有些可愛的心。
某次活動中西裝扣子崩開,他順勢調侃:“蔣長揚的牡丹吃太好,怪我!”即興改編成“人生如扣,崩了也得走下去”,引發全場鼓掌。這種化解尷尬的智慧,大概來自經歷過太多次被拒絕后的豁達。
或者說,是一種自我保護。
他的工作室連續三年組織“現男友公益書屋”,向山區小學捐贈圖書十萬冊。他親自篩選書目,加入《太空漫游》這樣的科普讀物,留言“希望孩子們眼里有星光”。
在一個以流量和熱度衡量價值的時代,這樣的舉動顯得有些不合時宜。但粉絲們卻因此發起“追劇做公益”——每增加一萬條劇評就捐一本書。
也許真正的影響力不是粉絲為你花了多少錢,而是愿意因為你去做什么事。
直播間里被問及消費觀,他直言:“別為偶像沖動買單,需要再買。”粉絲調侃“粉了個反帶貨達人”,但路人緣因此持續飆升。
這種反常識的做法在商業邏輯上說不通,但在人情世故上卻格外動人。
在北電的分享會上,他提出“演員三戒”:戒浮躁、戒虛榮、戒短視。建議新人每日必做兩件事:觀察生活,拉片經典。“演技投資終身有效。”這句話,像是對過去那個被拒200次的少年說的。
也像是對這個行業的某種堅持。
微博之夜那三秒鐘的從容,大概就是這樣煉成的。不是突然的頓悟,而是無數次摔倒后重新站起的結果。
那個整理裙擺的李現,眼中有光。那光,很像當年在操場上練聲時從路燈下投射出的影子。只是現在,他成了別人的光源。
這個行業還是會變的,只是不知道會變成什么樣。但至少現在,還有人愿意這樣認真地對待表演這件事。
這已經足夠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