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走丟,大家也可以在“事兒君看世界”找到我
關注起來,以后不“失聯(lián)”~
2014年1月,卡爾·巴尼從內(nèi)華達州起飛,航班正在4千米高度巡航,巴尼想著接下來的會議,外面的夜空一片晴朗。
突然,飛機顛簸了一下,緊接著巴尼感到突如其來的失重,機上廣播傳來,說發(fā)動機出現(xiàn)了故障,巴尼明白了:飛機正在自由落體。
(示意圖)
他想到自己恐怕再也沒有機會參加那個會議了,接著又覺得現(xiàn)在再糾結這個好像有些好笑:“我要死了。”
很奇怪,巴尼并沒有感到太多害怕,眼前也沒閃過什么走馬燈。
相反,他想到了自己最近更新的遺囑,以及即將獲得他億萬美元遺產(chǎn)的20位親人朋友。
想象著他們收到巨款的表情,巴尼只覺得欣喜、平靜。
唯一遺憾的是,他不能親眼見證他們的快樂了。
就這樣,巴尼做好了赴死的準備——然而墜機并沒有發(fā)生,約莫幾十秒后,機長成功控制住了飛行姿態(tài),他活了下來。
與死神擦肩而過后,巴尼的想法有所轉變:他不想再等到去世后再把家產(chǎn)捐掉了。他要親眼看著親人朋友拿到這筆錢,改變他們的人生。
巴尼1941年出生于英國,彼時英國仍在實行戰(zhàn)后配給制。他記得小時候吃飯,每個人都會把盤子舔得干干凈凈,因為每個人都窮得叮當響。
不過這對他來說已經(jīng)是遙遠的回憶了,如今的巴尼住在加州太平洋沿岸的海景豪宅中,錢早已成了一個沒什么意義的數(shù)字,他很久很久沒體會過舔盤子的欲望了。
(巴尼的豪宅)
巴尼17歲離開英國,一路搭車抵達澳洲時,兜里只剩下86鎊3先令。三年后,懷揣著環(huán)游世界的夢想,他又來到了美國,這次全副身家則只有100美元。
接下來20年,巴尼做過各種各樣的工作,先是在房地產(chǎn)行業(yè)賺了不少錢,而后在39歲進入教育管理行業(yè),從零開始建立了一個價值數(shù)百萬美元的私立大學網(wǎng)絡。
60多歲時,他徹底通關了財富的游戲,來到了“人生真是寂寞如雪”的階段。那時的他過著你想象中老富豪的生活:曬成小麥色的皮膚、濃密的白發(fā)、考究的西裝、完全不符合其年齡的體態(tài)、講話精準周到,有禮且務實。
他不可避免地想到:“我很富有了,現(xiàn)在該做什么?”
“我的財富變成了一個問題,雖然很多人肯定會想要這個問題。我不是什么大佬,不喜歡私人飛機和游艇,也不想把錢隨意揮霍掉。”
(現(xiàn)年84歲的巴尼)
巴尼沒有孩子,因此除了捐贈給他在乎的事業(yè)外,他很少考慮其他選項。
在過去20年中,他捐掉的錢比自己花的更多。
因此,巴尼立下一份遺囑,將大部分錢都留給了他在乎的20個人。至于為什么,他表示:“很多人會說,我要把錢捐給醫(yī)院、教堂或某個大慈善機構,但我覺得這是錯的,因為我們都必須依靠很多很多幫助才能變得成功和富有。”
“我最終列了一份清單,上面列舉了以各種方式為我的生活做出貢獻的人,并撥出一定數(shù)額的錢,我認為這些錢會對他們的生活產(chǎn)生影響。如果我忽視了他們,那是不公平的。”
(示意圖)
就這樣,這份遺囑一直縈繞在巴尼腦海深處,直到2014年險些墜機身亡。
在那之后,他立刻咨詢了自己的財務顧問和律師,想把“遺贈”改成“預贈”。
起初,所有人都不同意巴尼這樣做,擔心人活著的時候給朋友這么多錢會使感情變質(zhì)。退一步說,萬一他以后生病需要錢怎么辦?
但最終巴尼還是這么做了,他刻意在預贈條款中加了一項條件:必須在五年內(nèi)將這筆錢花完,而且絕對不許揮霍,只能用于提升各自的幸福。
他開始一個接一個地邀請親人朋友來家里吃飯,宣布這個消息。
2020年12月,巴尼首先邀請了他20年的老員工科林及其妻子瑞秋(均為化名)。后來科林回憶道:“邀請函至少一個月前就發(fā)出了,用詞故意很模糊,我以為他要么打算告訴我他要死了,要么就是宣布他要結婚了(笑)。”
席間,巴尼慢慢將話題引導至“幸福”,甜點時又聊到正題,對科林說他對自己有多么重要,以至于將他放進了遺囑......一席話說得感人至深,科林不禁流下眼淚。
(遺囑,示意圖)
盡管做好了準備,但聽完這些話,科林心里還是一沉:巴尼恐怕是真要死了,不然說這些干嘛?
然而巴尼話鋒一轉,說:“所以,我打算提前送你們XXX美元(具體數(shù)額不知,科林只透露是6位數(shù))。”
科林怎么都沒想到話題還能這么轉折,他跟妻子瑞秋面面相覷,終于確認巴尼并不是要死了,接著雙雙激動起來。瑞秋熱淚盈眶,不住地重復“謝謝”。
巴尼緊接著解釋了附加條款:這筆錢絕不能用于還債、付賬,只能純粹地投資于能給他們帶來幸福的東西,五年內(nèi)就要花完。
為此,巴尼還會為他們配備一位幸福教練和財務顧問,前者幫忙認清他們的幸福來源,后者幫助規(guī)劃支出。
一旦計劃準備萬全,不需要征得巴尼同意,他會立刻匯款。
東西太多,很難一下子接受。
科林想了很多:“他的想法是非常具體的,從來沒有人給過我1000塊,遑論這么多錢呢。我立刻想到這么多錢可以買什么,如果沒想反而是撒謊了。但是,我感覺自己什么也沒做,配不上這筆錢。如果他去世了,那還算容易,但我仍在為他工作,我擔心我們的關系會出現(xiàn)巨大的不平等。”
沒想到巴尼連這個也考慮到了,他解釋說:“這絕不能以任何方式影響到我們的關系。今后你不必把我當成朋友,不必告訴我你怎么花錢,不必給我發(fā)你們度假的照片。如果你愿意,當我死了也沒關系。”
接下來的幾周內(nèi),科林和瑞秋制定了“幸福計劃”,接著翻修了他們的湖邊小屋、安了個熱水浴缸,買了輛越野車,在健身房請了教練,坐游輪去了日本和韓國,錢的事情誰都沒告訴。
(示意圖)
五年過去,這筆錢已經(jīng)按照巴尼的要求花光了。
現(xiàn)在想起來,科林覺得最有意義的部分不是錢:
“最有趣的其實是,我們花了很多時間來思考我們共同的價值觀,我們每周都在談論這件事。”
“此外,這也讓我明白了巴尼有多在乎我們,讓我們和他的關系更近了。如果他去世才留下這筆錢,很多話就沒法說了。”
對于巴尼的老朋友阿舍爾和凱瑟琳來說,這筆錢則很難接受。
四年前的一個晚上,這對夫婦在巴尼家做客時接到電話,說他們女兒出了車禍,一名醉酒司機撞了她,人當場去世。更糟的是,她還懷著孕。
巴尼親眼見證了一切,朋友的生活在他眼前被摧毀。
(示意圖)
在那之后,阿舍爾和凱瑟琳的狀態(tài)一直很消沉,巴尼希望幫他們做點什么。
四年后,又是在餐桌上,他披露了自己的計劃,說要給他們數(shù)倍于6位數(shù)的金額。
阿舍爾立刻就不情愿了:“我第一個念頭是,這既不是掙來的,也不是應得的。我們的關系不應該包含這個。我擔心感情會變質(zhì),拒絕了,看得出來巴尼很失望。”
他建議他們考慮一下,好在接下來的幾個月,他們確實想通了。
凱瑟琳回憶說:“我告訴阿舍爾,如果有人在你生日那天給你50美元,你一定會接受。這次也一樣,一份禮物,只是多了好幾個零,因為巴尼就有好多個零。”
最終,阿舍爾轉變了想法:“如果他去世了,遺囑里的錢我是會接受的。如今他還活著,還能看到我們靠這筆錢成長,為什么不呢?”
(示意圖)
自失去女兒后,這對夫妻幾乎已經(jīng)忘了“幸福”是什么感覺,但在幸福教練的幫助下,他們決定用這筆錢來重新開始。
“經(jīng)濟上,我們還算寬裕,”阿舍爾說,因此這筆錢感覺更像“紅包”,“我們買了輛更好的車,飛頭等艙,住豪華酒店。徒步攀登乞力馬扎羅,還做了全面的健康檢查。”
除了新車實在瞞不住以外,其他事情都沒人知道,不過他們也把其中一部分捐給了一位需要錢的親屬。
但這些都不是最關鍵的,最關鍵的是一位生活教練,他們花錢請了教練一年半,這是他們此前從未投資過的東西,而效果是顯著的——這對夫婦一致認為,教練的指導給了他們希望和意義,讓他們重新學會了生活。
“這全部的經(jīng)歷告訴我們,雖然有些烏云永遠不會消散,不意味著我們不能開出花來。”
就這樣,巴尼連續(xù)開了20場晚宴,每頓都遵循同樣的套路:席間聊到幸福的話題,甜點時揭曉真相。20位受益人包括他多年的行政助理、管家、員工、朋友......
他們大多不算窮,也談不上富有,僅有一位經(jīng)濟比較困難,還有一位前員工患了癌癥,這筆錢成了救命錢。
巴尼沒有透露他總共捐出了多少錢,只說他計算了自己的支出,加上通貨膨脹,再留一部分錢用于未來醫(yī)療。
用他的話說,就是“為自己留足了錢,剩下的可用于其他事務”。
(巴尼)
每個受益人拿到的金額都不一樣,巴尼的原則是,確保其金額能給人帶來幸福,但又不至于給他們太大壓力:“我想把這事做好,那確實是很多錢,可能比他們這輩子賺得都多,而且也很突然。”
而且對每位受益人,巴尼都詳細解釋了給他們錢的具體原因,他不希望對方不舒服:“你還記得那次你為我做了XXX,為我挺身而出嗎?如果沒有你的幫助,我不會有今天,不會成功。”
“通常,大家的反應都是,‘哦,那根本沒什么’,好像他們做的事不值得這么多錢。經(jīng)濟上說,確實;但這不是經(jīng)濟的事。”
巴尼如此看重“幸福”并非偶然。
他的網(wǎng)站上有一句口號,“因其善而愛善(love of the good for being good)”。
(巴尼的網(wǎng)站)
他的人生哲學很大程度上來自于安·蘭德和亞里士多德,前者提出了“客觀主義”,認為個人幸福即人類生活的最高道德目的;后者同樣提出幸福是人類的終極目標。
因此在他實現(xiàn)了財富自由后,幸福對他來說就是最重要的事情。
后來有人問巴尼,追求幸福需要錢嗎?
他微笑著回答:“需要,也不需要。關鍵在于足夠。如果你想要奢華的、億萬富翁式的生活,你需要的錢就很多很多。這取決于你的夢想是什么。”
“真正的關鍵是對幸福的思考和承諾,以及在那之后發(fā)生的事——他們用這些錢做了什么,才真正帶來了改變。”
5年過去了,大部分錢都已經(jīng)花光了。巴尼沒有失去任何一位朋友,相反,朋友們陸續(xù)給巴尼發(fā)來許多度假的照片和問候,穩(wěn)定而溫暖。
這場規(guī)模巨大,耗資更大的幸福實驗給他上了一課:給予無需等待。
用他的話說:“看到朋友們蒸蒸日上、追求幸福、取得成功、成就非凡,我就忍不住微笑,就像別人看到自己的孩子一樣。”
“他們演出著自己人生的電影,而我則是那個幸運觀眾。”
ref:
https://www.telegraph.co.uk/news/2025/07/03/tycoon-gave-away-fortune-carl-barney/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