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父母覺得,孩子進入了青春期后,越來越難溝通了。
被15歲兒子氣到發抖
我有一位朋友,她兒子15歲了,正值放暑假。
朋友因為白天要上班,把兒子一天三頓的飯菜都做好,讓兒子到了飯點,把飯菜放進微波爐里熱一熱。
朋友晚上下班回到家,飯桌上一片狼藉,碗筷沒洗,到處油膩膩的,鍋里的菜飯也被兒子吃完了。
明明早上給兒子說過了,讓他吃完飯要洗碗筷,晚上給媽媽留飯。
朋友情緒上頭,指責了兒子幾句。
她兒子理直氣壯地反駁:我沒聽見。
朋友說:我一大早辛辛苦苦給你做的飯,你不知道給媽媽留飯嗎?一個人全都吃完了?怎么這么不知道關心媽媽?
她兒子頭一甩:照顧我是你的責任。
朋友頓時被15歲兒子氣到發抖。
事件的結尾,朋友下了點面條,一邊吃一邊委屈,自己怎么養出這么一個“白眼狼”?
如果是我的話,馬上給自己點一個最貴的外賣啊,吃什么面條啊?
“后來,自己點了豪華外賣,都是他愛吃的,一口都沒給他……”你看,你要是這個結局是不是就好受多了。
我勸導朋友:對孩子的話,太認真你就輸了。自己愛自己,不要太在意娃的話,如果很生氣就笑嘻嘻懟回去,別內耗,別哭,哭是啥意思呢。
試想一下,你喜歡老板同事天天夸你,還是天天找你挑刺,千穿萬穿馬屁不穿。
誰都喜歡聽好聽的話,你這一回來就指責、反問,都是對抗情緒。
不如使勁夸他,說:
媽媽都沒有吃到你做的飯,好想吃呀,說媽媽上了一天班了有點累了,請他這個小主人洗下碗,有獎勵。
不管是啥話,就使勁夸夸他勤快,把飯都吃干凈了,要是把碗洗完了就更完美了,把他夸成星星眼。
我覺得,你不該把你的孩子往壞處想。
他告訴你:他沒聽到了,不是故意的,你為啥不信呢?
孩子長身體的時候,能吃也是好事。然后洗碗,你就說你今天很累,希望他洗碗。
其實不要太情緒化,小孩子比較少有主觀能動性的,都是推一下走一下。
不用刨根問底太較真,特別是青春期的孩子,他在發育,不咋穩定。
父母最大的愚蠢,是低估孩子的自私、狡猾和貪婪
聽過樣一句話:人性本惡,貪婪、狡猾、自私伴隨人的一生。如果惡足夠壯大,孩子會為一己私欲,反過來操控父母,從而變得而自私、冷漠,不求上進。
但是,孩子自私、貪婪、狡猾,也不代表孩子是天生壞種,有心機。
問題的根源是:父母的力量感太弱了,沒有對孩子形成約束,從而讓這些惡有了生長的機會。
該給孩子立規矩的時候,一定不要縱容孩子。
教育不是只動嘴,也要身體力行呀……
就拿我朋友來說,她養出這樣的孩子,大概率是因為她是那種包辦的家長。
但事實上,有時候就應該適當給孩子放權。
孩子小時候就要教,不要包辦,在安全的情況下讓他自己做力所能及的事,不要擔心他做不好,不會可以學。
我女兒小的時候,買了好吃的,我媽會說讓她先吃吧。
我馬上反對,大家一起吃。現在她9歲多了,吃啥都會問:媽媽你要吃嗎?
甚至我不想吃的時候,她都要先把西瓜中間那口挖出來喂給我,說:吃一口媽媽就吃一口。
還有,讓孩子感受愛、回饋愛,這種能力也是需要從小培養的。
父母真正毀了孩子的方式,正是無底線的溺愛 。
教育,是需要嚴寬并濟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