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A股幾乎每次下跌,股民基本就將矛頭對準兩件事:一是公募調倉砸盤,都是基金經理的鍋;二是量化高頻交易,程序化交易收割韭菜,都是量化的鍋。
其實,公募調倉基本都發生在季度、半年末以及年末,要么沖刺排名,要么排名結束進行調倉,平時更多是被動減倉(比如基民的你賣出);
而量化交易 憑借人工難以企及的高頻交易操作、殺伐果斷的決策,可以果斷出手,不僅壓縮散戶的盈利空間,而且可能是砸盤的元兇,因為買的快跑的也快。尤其在2024年初某頭部量化機構不到一分鐘巨額拋售幾十億引發全網聲討。
所以,股民一直在呼吁叫停量化。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合作研究部主任劉英表示,在一些偏重于短期價值的機構中,憑借量化工具高頻交易的優勢,逢低吸入、逢高拋出,如果再疊加突發的外部沖擊,這種機械的“殺跌”會加劇下跌的行情,市場對散戶投資者的保護也會出現缺失。
所以,在監管在考慮多方關切后,6月7日晚間發布了《程序化交易管理實施細則(征求意見稿)》,目的是促進程序化交易規范發展,維護證券交易秩序和市場公平。細則中明確了異常交易、高頻交易等具體量化指標。
就在近期,再有量化有小作文,知名經濟學家7月1日表示,下周一(7月7日)將實施量化新規,其中高頻交易頻率將從每秒299次降至30次,并限制單日交易頻次2萬次以內,高標要注意風險。
對此,知名財經博主怒懟:求求某些經濟學家好好學習一下監管文件,量化新規不是新規,最早2023年9月的程序化報告制度就是按照300筆/20000筆在要求了;還有后面的國九條、程序化交易新規,程序化交易新規細則都學了嗎?都知道咋回事嗎?天天拿著“打壓量化”的流量吃飯,能不能正經學一下?
有人甚至將今日(7月4日)午后滬深股市跳水歸咎于該量化小作文。其實,這則小作文7月1日就開始了,也就是本周二,深指、創業板指、北證50都在調整,或和該小作文有關。
金石雜談認為,7月4日A股午后調整,主要是兩點:一是銀行指數拉動滬指幾乎突破3500點,在攻克3500點之前進行適當調整,才能有利于未來更好的突破;
二是關稅豁免7月9日結束,盤中更有小作文說川普要加大關稅(一眼假),是導致午后滬深股市跳水的元兇。
當然了,隨著7月9日臨近,全球股市將再次受到特朗普抉擇的影響。尤其,川普和越南達成協議,且施壓日本征收35%關稅之下,全球貿易局勢有望再度迎來波瀾。
那是否和量化相關呢?肯定是有關系的,因為量化新規將在7月7日正式實施;因為多家量化私募澄清高頻交易筆數不是每秒30次,而是每秒300次,市場解讀為量化收割的實力依然不容小覷。
至于上文提到的某知名經濟學家的小作文,屬實是不看監管文件的胡編亂造。2024年6月7日,量化新規明確高頻交易量化標準:
將投資者交易行為存在單個賬戶每秒申報、撤單的最高筆數達到300筆以上或者單日最高申報、撤單的最高筆數達到20000筆以上情形的,認定為高頻交易。所以不懂,該經濟學家怎么就說出了30次每秒?
7月4日中午,多家量化私募澄清,傳言30次每秒為不實消息; 多家量化私募機構表示,現行監管標準未作調整。
截至目前,金石雜談搜索該經濟學家微博,該條博文已經被刪除了,但是擾亂市場的事實已經構成。最后,還是建議一些經濟學家多學習,尤其對一些明顯的低級錯誤要提高辨別真偽的能力,不然容易貽笑大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