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亞榴蓮迎成熟季,首批“樹上熟”已開始采摘。
7月中下旬更多榴蓮將成熟,掛果面積增大產量預計提升。
今年三亞等地種植近2000畝,整體面積超14000畝產值約2000噸。與進口榴蓮提前采摘不同,三亞榴蓮樹上自然成熟。
樹熟榴蓮從果柄開裂自然斷開,口感軟糯香甜香氣遠飄。國產榴蓮新鮮度和風味更佳,運輸近有天然保鮮優勢。
今年首次測試反季節掛果成功,反季果與應季口感無差。但當前種植面積和產量有限,終端售價仍高于進口榴蓮。
我國是全球最大榴蓮進口國,十年貿易量激增170多萬噸。龐大市場讓國產榴蓮產業前景廣闊,三亞有新動作。
三亞為種植企業和農戶制定獎補政策推動產業發展。
補貼涵蓋種苗技術培育、后期銷售兜底等多個方面。育才生態區首座榴蓮加工廠即將投產,延伸產業鏈。榴蓮國際交流中心將成首個農旅綜合體,開拓新模式。
可生產榴蓮糖等加工品,提升附加值促產業升級。
專家稱“榴蓮自由”非僅價格低,需多維度發展實現。規模化生產是降價格關鍵,海南正探索矮化種植技術。
矮化樹能規避臺風風險,還可增產節約人工成本。有人盼國產榴蓮盡快降價,也有人擔心擴產遇難題。
比如氣候是否穩定,技術能否全面推廣待觀察。
我個人認為,國產榴蓮剛起步,進步空間值得期待。未來幾天可關注首批上市反饋,看口感是否如說的好。
但實現大規模“榴蓮自由”,還得給產業成長時間。
接下來農戶可關注當地補貼政策,及時申請擴大種植。消費者不妨先嘗嘗國產樹熟榴蓮,支持本土產業發展。
國產榴蓮雖有挑戰,但每一步都在靠近“自由”目標。只要堅持科學種植和全產業鏈發展,前景定不會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