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三天有場硬仗!
暴雨和高溫要在多地“對臺戲”。東北、華北、西北東部、四川盆地西部、云南等地要接連下雨。
7月4日到6日,部分地方雨量大得能沒過腳踝。遼寧東部、四川盆地西部局地有大暴雨,雨水嘩嘩往下倒。同時,江淮、江南、黃淮等地日頭毒得能曬裂地皮。
37℃到39℃高溫持續,局地超過40℃,地表燙得能煎雞蛋。
這樣的天對地里的莊稼是雙重考驗。澇的地方怕積水泡根,旱的地方怕曬蔫苗子。
先說下雨的地兒,玉米正拔節,最怕地里積水。緊急!
玉米地積水超過半天就會“悶根”,葉子會發黃打蔫。種蔬菜的老鄉注意,暴雨可能沖毀菜畦,泥漿會糊住菜葉。
山區坡地要防泥石流,靠近山腳的農田得留人盯著。老輩人說“水來土屯”,現在該趕緊清溝渠、挖排水口。大棚種植戶檢查棚架,別讓大雨壓塌了架子。
再說高溫區,正是水稻灌漿、果樹膨果關鍵期。
大日頭曬久了,水稻穗子會空殼,果子會曬出斑點。有條件的趕緊灌“跑馬水”,早晚澆水降溫,別中午澆。
菜園搭遮陽網,或者割些樹枝臨時遮陰,別讓苗子被烤焦。傳統辦法里,給果樹鋪秸稈能保墑,現在可以結合鋪防草布。有人可能問,雨區和旱區能不能勻一勻?
天氣不隨人愿。關鍵是咱得按地塊、作物見招拆招。比如四川盆地種水稻的,既要防田埂漏水,又要防暴雨沖苗。
華北種玉米的,雨多的地方搶排澇,高溫少雨的地方抓緊澆水。這里有個提醒:別等雨來了才挖溝,別等苗蔫了才遮陽。
往年有老鄉圖省事,結果減產后悔莫及。舉個例子,前年河南一場暴雨,沒提前清溝的玉米地減產兩成。
現在時間還來得及,趕緊下地看看自家田啥情況。
不同地形辦法不同:山區注意邊坡穩固,平原重點排水,湖區防內澇。家里勞動力少的,趕緊聯系村互助組,別耽誤了農時。
可能有人發愁手頭沒材料,鎮上農資店這幾天都備貨了。
農技站這兩天也在村里轉,不懂的趕緊問,別自己瞎琢磨。
我個人認為,天氣多變并不可怕,怕的是沒準備。老祖宗傳下來的看云識天氣、旱澇有對策,至今還有用。
現在加上天氣預報和科學法子,咱更有底氣應對。最后說個緊急的:未來24小時,遼寧東部、四川盆地西部雨最急。
這倆地方的老鄉今晚就檢查排水,大棚加固,牲畜棚舍堵好漏風。高溫區的明天就把遮陽網拉起來,澆水設備準備好。記住:莊稼是老天爺給的飯碗,咱得學會看天吃飯、提前打算。
行動清單:①今天清溝渠、查棚架;②明早買遮陽網、秸稈;③聯系村農技員問細節。
種地靠的是眼里有活、心里有數,咱多操心一分,收成就能穩一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