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夏夜的樹林里,手電筒比星星還密。這可不是什么燈光秀,全是抓知了猴的人。塑料瓶、小桶、手電筒,人手一套“裝備”。
鉆樹林兩三個小時起步,比上班還積極。樹縫里、地底下,連沒鉆出土的都被摳出來。
有人開玩笑:知了猴上輩子怕不是欠了山東人。去年我跟朋友去試,蹲倆鐘頭就撿著仨。
人家老手倒好,小半桶“戰利品”往家提。炸鍋里一倒,滋啦聲混著焦香直往鼻子里鉆。撒把鹽、蘸點辣椒面,咬一口嘎嘣脆。
“小時候沒空調,抓知了猴就是納涼樂子。”老輩人說這話時,眼里閃著光。
現在抓的人比知了猴還多,樹林里全是人影晃。
市場上賣得貴,一兩塊錢一個還搶著要。有人愁:這么狠勁抓,知了猴會不會越來越少?要知道,這東西在地下得待三五年才出土。
好在現在有養殖的,山東不少地方開始人工養。“養三年才見收益,比種莊稼操心多了。
”養殖戶這話,道出了背后的不容易。別的地兒也吃知了猴?
江蘇、河南也有這愛好。
但要說熱情,還得看山東人“夜戰”的陣仗。有人嫌臟:“蟲子也敢吃?”山東人樂:“高蛋白呢,比雞蛋還補。
”去年夏天,臨沂有條“金蟬街”,熱鬧得跟廟會似的。現在價格降了點,可買的人還是排著隊。
“小時候抓的是樂趣,現在抓的是情懷。”這話戳中多少人心里的那點軟乎地兒。你說這算過度捕捉嗎?
有人支持有人憂。但有一點錯不了:知了猴承包了山東人一夏的快樂。后天起,新一波知了猴該出土了。
樹林里的“燈海”,又要亮起來了吧?你抓過知了猴嗎?
評論區聊聊那些年的“夜戰”故事。本文僅為生活觀察,具體飲食安全請遵醫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