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崇,原名元崇,是陜西人。唐朝時期著名的宰相。
唐玄宗時期,山東爆發大面積的蝗災。姚崇主張殺滅蝗蟲并焚燒蟲尸。然而山東地方上的官員和當地的老百姓不敢捕殺蝗蟲,反而靠祭天祈福消災,就連唐玄宗都覺得如果滅蝗蟲就算是違背天命。
姚崇便對唐玄宗說道:“詩經上都說了,對于吃禾苗的害蟲,就應該用火去燒它。而且當年漢武帝再曾下詔滅除蝗蟲。這些都是史書有記載的,說明蝗蟲是可以殺的。蝗蟲本身就是怕人的,非常容易驅除。
現在每個被蝗蟲啃食的田地都有它的主人,讓他們自己去救自己的田地,他們肯定是非常樂意去做的。晚上在田地的旁邊燒一個火堆,再在火堆的旁邊挖一個小土坑。一邊燒殺蝗蟲一邊將它們埋在土坑里,用不了多久蝗蟲就會被燒殺干凈。歷史上的蝗災沒有除不盡的,只是看我們有沒有盡力去做。”
唐玄宗聽了之后覺得很有道理,便專門設立捕蝗使這么一個職位,全力督促全國各地的地方官員抓緊燒殺蝗蟲。
聽到這個消息之后,朝廷官員議論紛紛。有相當一大部分的人覺得蝗蟲不應該遭到捕殺,不停的上書要求停止殺害蝗蟲。唐玄宗看到桌上堆成小山的奏折,不由得頭大,也對殺蝗蟲的決定是否正確產生了懷疑。
姚崇知道后,來見了唐玄宗。姚崇說:“陛下覺得任何事情都是一成不變的嗎?臣覺得所有事情的發展本來就有違背條文而合乎事理的,也有違反事理而合乎條文的。過去魏國的時候也是山東發生蝗災,當時大家都不肯捕殺,以致發生饑荒,百姓相食
后來秦國也發生蝗災,草木被蝗蟲啃食干凈,那些牛和馬都沒有草吃,只能互相啃對方的毛發。如今山東蝗蟲滿地都是,反復繁殖,大家都快沒有糧食吃了。若大家都沒飯可吃,老百姓都是流離失所,這就關乎到我們的國家安全了。
我們現在去捕殺蝗蟲,即使沒有殺干凈,總是殺一點少一點,比一點都不殺讓它們形成嚴重的災患要好很多了。”
唐玄宗聽完以后,就更加堅定了捕殺蝗蟲的決心。
當時的黃門監(這個可不是太監,是相當于現在的國務院第一副總理)盧懷慎聽說了,便來責問姚崇:“蝗蟲本身就是天災,靠人力怎么能消滅呢?現在到處都是殺蝗蟲,實在是有傷天和。希望你趕緊勸陛下下令廢除捕殺蝗蟲的命令。"
姚崇反問盧懷慎:”昔日楚惠王吃水蛭而治好了痼疾,孫叔敖殺大蛇而得到了福報。如今蝗蟲明明可以去除而不去做,若任其成災,糧食將被食盡,到時百姓怎么辦?如果因為滅蝗蟲救人而受到災禍,拿就讓災禍來找我好了,我絕對不會推諉于你。“
不光是黃門監盧懷慎,就連地方官員也對滅蝗之舉持有有反對意見。汴州刺史倪若水就曾上書進言道:”只有修德才能消除天災,前趙的劉聰就是因為滅殺蝗蟲不成反而招致更大的危害。“
姚崇聽說后,寫信責備倪若水:”劉聰是何等人,你敢拿來跟當今陛下相比?篡逆之君,德不勝妖,陛下圣明之主,妖不勝德。古時是因為有賢能的首領才讓蝗蟲不敢入境,那如今你所轄的范圍內到處都是蝗蟲,意思就是說你就是那無德之人?“
倪若水收到信后,不敢再多言語,連忙下令配合捕殺蝗蟲。在姚崇的堅持下,唐玄宗在位時蝗災的危害被減小到最低限度,雖然每年都有蝗災,但并沒有造成大面積的饑荒。
直到開元九年,姚崇因生病去世,終年七十二歲。唐玄宗在姚崇死后追封他為太子太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