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高后八年(前180年),呂后去世后,丞相陳平和太尉周勃、皇孫朱虛侯劉章兄弟攜手誅滅了呂氏外戚,順手把小皇帝和他的三個兄弟殺了,沒有了皇帝,于是群臣商議后由代王劉恒來繼承皇位。
周勃派人去代國接劉恒,劉恒嚇得不敢接受,找來群臣商議。
代國郎中令張武等認為有詐,提議以有病不能前往進行推辭,以觀察情況的變化;而中尉宋昌力排眾議,認為劉氏江山穩固,不必有所顧慮。
劉恒決定去長安,為了以防萬一,劉恒在向長安進發的過程中,步步為營,深怕中計,喪命黃泉。
一是派舅舅薄昭,先到長安探聽虛實,二是到離長安城五十里的時候,派屬下宋昌先進城探路。宋昌到達渭橋,丞相以下的官員都來迎接。宋昌到高陵回報劉恒,于是劉恒行進到達渭橋,接受周勃等人的迎接。
漢文帝入京,僅帶宋昌、張武等六人。因為得到皇位不易,文帝即位后首先任命自己的心腹宋昌、張武為衛將軍和郎中令,負責守衛皇宮、京城,從根本上保證自己的人身安全。
然后,對于擁立他做皇帝的功臣們一一賞賜、封官晉爵,對于被呂后貶斥的劉姓王公恢復了爵位和封地,同時,對于跟隨父親劉邦開國的功臣們分別賞賜、分封。
漢文帝繼位后,就是貨真價實的皇帝了,這點只要看看怎么樣收拾周勃就知道了。
劉恒問周勃,天下一年收多少稅啊,周勃回答不上來,嚇得汗流浹背。
西漢·司馬遷《史記·陳丞相世家》:“朝而問右丞相勃曰:‘天下一歲錢谷出入幾何?’勃又謝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對。”
周勃因為擁立文帝有功,每次退朝后,出來時總是很驕橫的樣子,似乎不把新帝放在眼里。而文帝對他更加有禮,經常目送他離去。有大臣勸說文帝,不該對周勃這樣重禮,有失君主的身份。
從此,漢文帝的神色變得越發嚴肅,而周勃則越來越敬畏。周勃的屬下及時提醒他:小心功高蓋主,引火燒身。周勃如醍醐灌頂,猛然醒悟。于是辭去了右丞相(漢時以右為上,陳平當時是左丞相,相當于副職)的職務,漢文帝很快也答應了。
回到自己的封地后,有人對文帝說,周勃可能會謀反,于是就下廷尉治罪了
司馬遷·《史記卷五十七·絳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歲馀,每河東守尉行縣至絳,絳侯勃自畏恐誅,常被甲,令家人持兵以見之。
司馬遷·《史記卷五十七·絳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其后人有上書告勃欲反,下廷尉。廷尉下其事長安,逮捕勃治之。
這哪里有一點權臣的樣子,當年可是帶兵沖擊皇宮,殺掉皇帝和執政大臣的人啊,可是嚇得劉恒不敢接受皇位的人啊,可是逼死劉恒的四個兒子的人啊,如今落得這副田地,一個縣尉就能抓了他,
最后被放出來后感嘆,當年也是帶兵百萬,哪能想到一個獄吏這么大權力啊!
司馬遷·《史記卷五十七·絳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文帝既見絳侯獄辭,乃謝曰:「吏[事]方驗而出之。」于是使使持節赦絳侯,復爵邑。絳侯既出,曰:「吾嘗將百萬軍,然安知獄吏之貴乎??」
再看看霍光廢立劉賀的。
元平元年(前74年),漢昭帝駕崩,因無子,劉賀被征召入朝,立為皇太子。六月丙寅日,劉賀接受皇帝璽綬,承襲皇帝的尊號,
晚上接到詔書,凌晨一點左右,用火燭照著打開璽書。這天中午,劉賀帶著二百多隨從就出發了,下午四五點到定陶,趕了一百三十五里,侍從人員的馬一匹接一匹死在路上。郎中令龔遂向劉賀進諫,劉賀才令郎官、謁者五十多人返回昌邑。
劉賀繼位后,顯然想學習漢文帝,迅速奪權,但是,他低估了霍光,還有當時的政治環境。
劉賀沒有提拔那些擁立他的霍光還有文武大臣,而是把他昌邑國帶來的嫡系都提拔起來了,
龔遂就勸諫他,“大臣們擁立你做皇帝,你應該封賞他們,大將軍(霍光)執掌中樞三十多年,經驗豐富,你應該有事請教大將軍,請大將軍決斷。”
龔遂的意思很明顯了,你要封賞功臣,拉攏他們,大將軍執政三十年,權謀斗爭經驗豐富,你斗不贏他的,應該繼續由他掌權,不要想著奪權。
但是,劉賀根本聽不進去,漢文帝跟我一樣當的皇帝,為什么他能奪權成功,我就不能呢?
于是跟著他從昌邑國帶來的嫡系們商量,想要發動軍事政變,誅殺霍光,劉賀這時候又猶豫不決了。
所謂“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諸事不密則害成”,做事不保密,是很危險的。
霍光看著劉賀跟著他的嫡系們每天密謀,就知道他想干嘛了,他不屑于跟劉賀過招,于是派個小弟去點撥一下劉賀,想讓他老實點。
結果劉賀根本不搭理他,依然一意孤行,這個時候霍光就沒辦法了,只有廢了他了。
在劉賀繼位27天后,霍光就脅迫群臣,一起廢了劉賀,把他拉下皇位。
為什么同樣是諸侯王繼承大統的皇帝,劉恒上位就是貨真價實皇帝,而劉賀卻是傀儡,最后被廢了呢?
不可否認,劉賀與劉恒的個人能力上有差距,但是,這個并不是最重要的,他們最大的差距是政治環境的不同。
劉恒登基時,天下還有一半是劉氏諸侯王地盤,這樣的格局嚴重威脅了皇權,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同時也拱衛皇權了。
換句話說,諸侯王隨時有造反的可能,但是,如果哪個權臣敢威脅皇權,架空皇帝、廢立皇帝,諸侯王同樣可以打著“清君側”的口號出兵。
周勃敢殺皇帝,那是在跟諸侯王意見達成一致的情況下,現在擁立了新皇帝,周勃和諸侯王又成了敵對的,相互制約。
而劉賀繼位時,天下諸侯王已經成了大地主,霍光以皇帝之名發一道詔書,就能逼死漢武帝的兒子燕王劉旦和廣陵王劉胥,這樣的諸侯王,自然無法威脅皇權,但同時也無法拱衛皇權了。
沒有諸侯王的制約,霍光就可以只手遮天、廢立皇帝、架空皇帝、殺皇后,沒有了諸侯王的拱衛,面對權臣霍光,劉賀就勢單力薄,
劉邦分封諸侯王,原因就在于諸侯王雖然威脅皇權,但同時也拱衛皇權,可以制約權臣,
漢武帝時,歷經三代的削藩之策成功了,諸侯王的威脅沒有了,但是,拱衛皇權的能力也失去了,這才是霍光敢任意廢立皇帝的根本原因。
劉賀和劉恒面對的政治環境不同,劉恒時,有諸侯王的拱衛,周勃再厲害,也只能屈居皇權之下,劉賀時,沒有了諸侯王拱衛,霍光就是最大的,權力比皇帝還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