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熱帶高壓像口大鍋蓋在華南上空。
這玩意兒壓著云層不讓下雨,還不斷加熱下沉氣流。廣東人這兩天可遭罪了,天氣預報35℃,實際體感直奔45℃。濕度是溫度的放大器!
廣州午后濕度60%,汗水根本排不出來。皮膚像裹著保鮮膜,喘氣都費勁。高州實測37.
5℃,華安37.3℃,這才剛入夏啊。
北方人還在20℃里美滋滋。同樣是中國,溫差比餃子湯圓差別還大。副高賴在華南不走,北方反倒逃過一劫。
冷空氣偶爾串門,北方濕度還低。
城中村成了水泥蒸籠。
樓挨著樓不透風,屋里屋外一樣悶。老城區最慘,熱島效應讓溫度再漲3℃。
去年某縣高溫曬死30%早稻,損失超兩千萬。
印度濕球溫度超35℃會死人的。
雖然華南沒到那程度,但極端高溫越來越頻繁。2022年后高溫像開了掛,記錄年年破。
吐魯番可能沖50℃,想想都嚇人。天氣預報真沒騙人。氣象站測的是陰涼通風處溫度,跟太陽直射兩碼事。
手機顯示40℃時,地面溫度可能超50℃。瀝青路面能煎雞蛋,不信你試試。
老人小孩最危險。頭暈惡心就是中暑前兆,趕緊挪陰涼處。
開空調別心疼電費,這時候保命要緊。淺色寬松衣服必備,水壺不能離手。社區該行動起來了。
給老舊小區加裝遮陽棚,改造通風道。高溫預警要加上體感溫度,提醒更到位。
困難戶得重點關照,送水送藥不能少。
未來五年高溫更夸張。
全球變暖疊加城市熱島,熱浪賴著不走。以前熱幾天就過去,現在像長住的親戚。四季分明?
那都是老黃歷了。農民兄弟愁壞了。
玉米打蔫水稻卷葉,收成咋保障?"靠天吃飯越來越難",老農這話扎心。
噴灌設備得跟上,早晚澆水要科學。
中午盡量別出門。帶把傘既能擋雨又能遮陽,兩全其美。
萬一要外出,藿香正氣水隨身帶。工地得調整作業時間,避開高溫時段。這日子總得過下去。
熱成了新常態,抱怨沒用。
調整作息備齊防暑物資,保護好身邊人。
評論區聊聊,你家最近熱成啥樣?有啥防暑妙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