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尹希寧 實習生 陳璽煬)“這是我們在前方拍攝到的寶島臺灣。不知道在座的青年朋友有沒有能夠大致辨認出自己家鄉的位置?”在7月3日召開的2025兩岸青年峰會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宇航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桂海潮展示了太空視角的臺灣照片。
7月3日,2025兩岸青年峰會,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宇航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桂海潮發表演講。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尹希寧/攝
本次峰會以“攜手繪青春 奮進新時代”為主題,包括主論壇、分論壇、科技文化融合成果展和機器人展示、兩岸青年漢服之夜等交流活動。7月至8月,還將舉辦京臺青年交流營、體育友誼賽等30余項系列配套活動。兩岸青年共約4000人參加峰會,其中臺灣青年總規模約2000人。
桂海潮在主論壇上為兩岸青年代表科普了中國空間站的“成長之路”。他說,經過幾代航天人的艱苦奮斗,我國載人航天走出了一條獨立自主的發展道路。未來,大家還將看到更多航天員到訪太空家園,空間站也將為我國載人航天任務培養更多具有豐富經驗的航天員。
“高雄的夜市,臺灣青年熱情的閩南話,兩岸選手互相切磋彎道技術,這讓我更加相信兩岸青年本就是同根同源的一家人。”在主論壇上,奧運冠軍武大靖回憶起第一次到臺灣交流時的場景。他回憶,自己曾在訓練中與臺灣運動員進行技術交流,對臺灣運動員的專業態度以及他們對冰雪項目的熱愛印象深刻。
“體育沒有邊界,青春更沒有距離。”武大靖說。
90后北京大學助理教授、銀河通用機器人創始人及首席技術官王鶴也談到了他與臺灣青年的故事。王鶴回憶說,上大學期間,曾和同學訪問臺灣新竹,參觀當地企業,并與當地師生交流。后來,他還在臺灣一所中學為學生們講授量子力學、納米電子器件等前沿知識。
如今,王鶴作為扎根北京的科創青年,創立了機器人企業,并致力于讓機器人入駐更多的無人藥店,為患者提供24小時的取藥服務。他也希望,兩岸青年能夠攜手推動人形機器人真正走入千家萬戶。
7月3日,2025兩岸青年峰會上,機器人靈寶敲響編鐘,兩岸青年演員在舞臺上表演。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尹希寧/攝
兩岸和平發展基金會執行長連勝武說,正是因為有了到大陸交流的機會,他下定決心到大陸工作。
“其實,大陸現在已經等于我的第二個家。”連勝武用親身經歷鼓勵年輕人保持開放的心胸,趁年輕時不要限制自己,希望臺灣青年將青春作橋梁,鋪設共同的未來。
自2018年以來,兩岸青年峰會已成功舉辦六屆。峰會舉辦以來,約150項兩岸青年交流活動舉行,吸引6000多名兩岸青年參與。
7月3日,2025兩岸青年峰會,兩岸青少年表演。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尹希寧/攝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