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日報
原標題:感覺像梅雨,但并非梅雨北延
最近北京高溫悶熱,甚至有種南方的濕熱感,不少人疑惑:這是梅雨擴張到北方來了嗎?
中國氣象局氣象分析師孫倩倩解釋,最近北方多地悶熱天氣主要是因為副熱帶高壓提前北跳,其邊緣的偏南風將熱帶地區的濕熱空氣輸送到華北、東北等地,導致持續濕熱天氣。北京等地在此時出現這樣的悶熱天氣在常年同期是少見的,常年在大暑期間才會出現的情況,今年明顯提前。
孫倩倩說,接下來,北京仍將維持多雨狀態,但這并不意味著北京也出現了梅雨,“只能說今年的情況異于常年,華北地區體驗到了類似梅雨的感覺,但不能說梅雨開始向北蔓延。”
北方悶熱天氣何時才能結束?孫倩倩說,還得看副熱帶高壓系統的位置調整。展望后期,副熱帶高壓7月5日后會減弱東退,同時4號臺風還可能北上,不過目前臺風路徑還不確定。至少未來一周,北方多地這樣悶熱的天氣還得持續。
北京市氣象局介紹,預計昨天后半夜至今天上午將有較強雷陣雨襲擾京城,部分地區伴有短時強降雨、較強雷電和7級左右短時大風,強降雨會造成部分地區能見度急劇轉差、道路低洼處積水等情況出現,外出需隨身攜帶雨具,注意防雷避雨和出行安全,并盡量避免到山區、河道等危險區域活動。預計雙休日兩天北京仍多陣雨或雷陣雨。
氣溫方面,7月5日至12日白天最高氣溫30—33℃,夜間最低氣溫23—24℃。濕度較大,體感悶熱,仍需注意防暑降溫。
67項電網度夏補強工程7月上旬全面投運
姜莊湖220千伏變電站內,工作人員拿出測溫儀,對設備溫度進行檢測。本報記者 李博攝
隨著夏季各家各戶空調開始運轉,全市用電量節節攀升。為保障供電,特別是進入桑拿天期間的用電需求,國網北京市電力公司正在全力推進2025年電網度夏補強重點工程,67項工程將于7月上旬全部投入運行,將為保障北京電網平穩運行和市民清涼度夏增添新動能。
“電流互感器溫度正常!”7月3日上午,在剛剛整體投運的姜莊湖220千伏變電站內,來自國網北京電力檢修分公司變電運維東北中心狀態檢測專班的工作人員拿出測溫儀,逐一對設備溫度進行檢測。隨著市民用電需求增加,變電設備溫度也會上升,因此,檢測人員增加了巡查頻次,為設備安全穩定運行保駕護航。
姜莊湖變電站位于朝陽區大屯街道,周邊有眾多企事業單位和成熟社區。變電站整體投運后,有效緩解周邊望京變電站、太陽宮變電站和黃寺變電站供電壓力,滿足姜莊湖、大屯地區快速增長的用電需求,為市民提供可靠電源的同時,更為新能源汽車超充站提供直供電源,為今年朝陽區迎峰度夏打下良好基礎。
國網北京建設咨詢公司項目管理三部項目經理孫振告訴記者,姜莊湖變電站是典型的智能變電站,應用了智能組件裝置整合、光纜優化技術等5項新技術,顯著節約建設資源并縮短工期。
近年來,首都經濟高質量發展帶動新興產業加速布局、民生用能需求升級,加之天氣因素,對電力保障提出更高要求和更大挑戰。國網北京電力持續優化電網發展規劃,加速主網、配網建設與改造升級,從源頭上補強電網局部薄弱環節。
今年電網度夏補強工程預計新增35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150千米、變電容量173萬千伏安,不僅有效滿足通州、朝陽、海淀、開發區等地區快速增長的用電需求,也可提升昌平、密云、順義等地區的供電保障能力,為推動北京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為優化北京電網網架結構,國網北京電力投產了環球、姜莊湖220千伏輸變電工程等關鍵項目,主要為通州文化旅游區和北京城市副中心西南部提供充足電力,滿足朝陽大屯地區商業及高端產業用電需求,支撐中關村科學城北區人工智能、算力平臺等產業發展,并為首都城市防災減災與能源低碳轉型夯實保障基礎。
作為北京電網補強的重點項目,國網北京電力建成了會展、龍泉湖等110千伏輸變電工程,完成生命園、米各莊等110千伏變電站主變擴建工程,通過擴容變電容量、縮短供電半徑,服務重點產業發展和民生保障,提升極端天氣應對能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