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黃浦區一家面館因將顧客吃剩的面條二次加工后再次上桌,引發了顧客的強烈不滿和公眾的廣泛關注。事件曝光后,上海市黃浦區市場監管局迅速介入調查,并于7月4日發布情況通報。
事件經過:顧客怒懟面館
7月1日,一名女顧客在上海黃浦區一家名為“重慶特色面館”的餐廳就餐時,點了一份豌雜面。然而,她在吃面過程中發現,碗里的面條似乎并非新鮮制作,而是別人吃剩的面條,只是換了澆頭后重新上桌。顧客當場質問店員,但店家不僅沒有道歉,反而態度冷漠,甚至要求顧客接受退款了事。
該顧客憤怒地表示:“我現在又口腔潰瘍,嘴巴里是破的。萬一那個人有乙肝呢?你們店怎么這么惡心,別人剩下的面你還給我端過來!”然而,面館老板卻回應稱:“你接受了我的退款,你就不應該這么說。”還表示這不過是一件“小事”。
市監局迅速介入調查
事件曝光后,上海市黃浦區市場監管局高度重視,于7月4日發布情況通報。通報稱,經初步調查,涉事面館為上海映眾小吃店。該店涉嫌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相關規定,目前已被立案調查,并暫停營業。
據市場監管局透露,他們將根據調查結果依法處置,督促商家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共同守護市民舌尖上的安全。
網友反應強烈,面館曾有前科
此事件在網絡上引發了強烈反響,許多網友對涉事面館的行為表示譴責,認為其不僅違反了食品安全法規,還嚴重損害了消費者的權益。有網友指出,類似事件并非個例,此前已有不少餐飲店因“剩菜二次上桌”被曝光并受到處罰。
進一步調查發現,涉事的上海映眾小吃店此前就曾因食品安全問題多次受到行政處罰。2021年4月,該店因未建立餐廚廢棄油脂記錄臺賬被罰款2000元;2023年6月,因未辦理餐廚垃圾申報手續被罰款200元。此外,2019年8月,該店還因線上銷售未批準的食品項目被罰款1萬元。
結語:食品安全不容忽視
此次面館將客人剩面二次上桌的事件,不僅是一起食品安全問題,更是一次對消費者權益和商家誠信的嚴峻考驗。市場監管局的迅速介入和立案調查,體現了對食品安全問題的零容忍態度。
食品安全無小事,餐飲企業必須嚴格遵守相關法規,確保食材的新鮮和衛生。同時,消費者在遇到類似問題時,也應積極維護自身權益,通過合法途徑要求商家承擔責任。希望此次事件能為餐飲行業敲響警鐘,促使更多商家重視食品安全,提升服務質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