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之前,辛苦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編輯^W.n
作為我國首艘彈射型航母,福建艦正緊鑼密鼓地進行海試!這不僅是一次海上的測試,更是中國海軍逐步走向遠洋作戰的標志,象征著中國海軍力量的飛躍,標志著戰略轉型的成功。從最初的近海防御到如今的遠洋作戰,中國海軍完成了三次重大跨越。現在,我國已經擁有三艘航空母艦,數量僅次于美國,位居全球第二。
或許大家也曾好奇過,這三艘航母的命名是否隱藏著某些特殊的意義呢?有些網友認為,航母的名字僅僅是根據各省的資助情況來決定的,但事實遠比這復雜。
遼寧艦——是把丟掉的尊嚴撿回來
1997年,烏克蘭與俄羅斯的談判失敗,導致原本在蘇聯時期達成的合同作廢。由此,烏克蘭所建造的航母瓦良格號無法完成,最終只能選擇將其出售。徐增平在得知這一消息后,親自前往停靠瓦良格號的造船廠。經過艱難的談判,他以2000萬美元的價格成功購買了尚未完成的瓦良格號以及相關的設計圖紙。
然而,當歐美國家得知瓦良格號將歸中國所有后,他們對這筆合法交易展開了強烈干涉,給烏克蘭施加了巨大的政治壓力,導致相關審批流程遲遲無法通過。最終,烏克蘭只能將這艘航母注冊至拍賣行,由各方競價決定最終歸屬。
這艘“瓦良格”號回家的路也是一波三折,運輸途中遇到了不少阻撓,甚至還被扣押了很長一段時間,真是歷經千辛萬苦。但咱們中國人就是有股子不服輸的勁兒,經過漫長的談判與協調,克服重重困難,這艘巨艦終于在2002年順利抵達了大連港。
接下來的日子里,咱們的科研人員和工人們夜以繼日地奮斗,對它進行了修復和研究。十年磨一劍,到了2012年,這艘航母正式以“遼寧艦”的名字投入使用。
“遼寧艦”這個名字可不是隨便起的!它對應的是對中國歷史的深刻回應,更是對未來的雄心展望。
1894年,就在黃海海域,爆發了一場讓整個民族蒙羞的海戰。我們的北洋水師,當時號稱亞洲第一,結果呢?被裝備、戰術、理念全面領先的日本聯合艦隊打得慘不忍睹。
鄧世昌倒是條漢子,開著“致遠”艦一頭撞向敵艦“吉野”,想跟它同歸于盡。這份血性,是那個時代中國人最后的骨氣。可惜,個人的勇武,終究扭轉不了國運的頹敗。四個小時的激戰,我們沉了四艘、重傷四艘,制海權丟了個干干凈凈。
緊接著,就是旅順大屠殺。那片土地上流的血,至今仿佛還沒干透。
“遼寧艦”,每次念出來,都是在提醒自己:黃海海戰的恥辱,我們沒忘。這艘船,不是買回來充門面的,它是我們用十年時間,一寸一寸地摸索、修復、改造,硬生生把一個空殼子,變成了能戰斗的航母。
它承載的,是把一百多年前丟在黃海里的民族尊嚴,重新撿回來的決心。
山東艦——是把挨打的拳頭攥起來
遼寧艦解決了“有沒有”的問題,但我們心里都清楚,那終究是“改裝”來的。一個真正的大國,不能永遠靠著修改別人的作業來過日子。
于是,“山東艦”來了。
為什么叫“山東”?因為甲午戰爭的最后一幕,就發生在山東威海的劉公島。當時,北洋水師剩下的殘兵敗將,被日軍海陸兩路死死圍困。提督丁汝昌,一個安徽來的旱鴨子,硬是帶著水師官兵守了半個多月。
彈盡糧絕,援軍無望。丁汝昌拒絕了日軍的勸降,服毒自盡,以身殉國。臨死前,他下令炸沉了旗艦“定遠”號,絕不留給敵人。北洋水師,這支大清國用白銀堆出來的艦隊,就此灰飛煙滅。
隨后,就是在山東簽訂的《馬關條約》。割地、賠款,把中國的臉按在地上反復摩擦。這份屈辱,比黃海海戰的失利更深、更痛。
所以,當第一艘我們自己設計、自己建造的國產航母下水時,它必須叫“山東”。
“山東艦”這三個字,不再是撿回尊嚴那么簡單了。它是把一百多年前在劉公島上,那只被人打得毫無還手之力的拳頭,重新攥緊了。從引進到模仿,再到自主建造,這一步我們走得不算快,但每一步都無比扎實。
當山東艦的艦載機呼嘯而起時,整個世界都明白了一件事:那個只能在自己港口里被動挨打的中國,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福建艦——是把未來的規矩定下來
如果說遼寧艦是“補課”,山東艦是“畢業”,那么“福建艦”的出現,簡直就是“跳級”。
它的命名,同樣指向了一段大多數人可能已經模糊的歷史——1884年的福建馬尾海戰,成為近代中國海防最黑暗的一頁。
清廷官員張佩綸面對敵艦,竟嚇得暈厥;巡撫張兆棟轉身就逃。 底層官兵的英勇,反襯出高層的腐朽。
這場失敗,直接刺激了日本野心,十年后甲午戰爭爆發。
法國艦隊開進馬尾港,我們的福建水師就停在他們旁邊。清政府下了死命令:“不準開第一槍”,妄想著靠“友好協商”讓強盜自己走。
結果,法國人吃飽喝足,選了個最好的時機,突然發難。短短三十分鐘,福建水師11艘艦船全被擊毀,近千名官兵血染閩江口。我們的士兵并非不勇敢,但在那種“只許挨打,不許還手”的荒唐命令下,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戰艦沉沒。
馬尾之戰,是中國海軍史上最黑暗、最恥辱的一頁。它暴露出的,不僅僅是裝備的落后,更是思想上的麻木和戰略上的無能。
所以,當中國第一艘完全自主設計、自主建造,并且直接跳過蒸汽彈射,用上了連美國人都覺得頭疼的電磁彈射技術的航母問世時,它理所當然地被命名為“福建艦”。
從三十分鐘內全軍覆沒,到擁有世界最頂尖的航母技術之一。“福建艦”這三個字,洗刷的是百年前的無能與無奈。
今天福建艦的命名,正是對那場海戰的回應。 一艘航母,承載著百年前犧牲者的未竟之志。
當記憶的長釘,砸進現實的甲板
遼寧、山東、福建。
這三個名字連在一起,就是一部濃縮的中國近代海軍屈辱史。從北到南,三場慘敗,幾乎打斷了中國海洋意識的脊梁。
而今天,這三艘以它們命名的航母,正劈波斬浪,馳騁在曾經讓我們飽受屈辱的那些海疆。它們就像三座移動的紀念碑,無聲地訴說著一個簡單而清晰的邏輯:我們在哪里跌倒,就要在哪里站起來。
它們的存在,不是為了炫耀武力,更不是為了欺負弱小。恰恰相反,它們是為了讓百年前那些慘痛的記憶,永遠不會再變成現實。
中華民族的記性,真的很好。
有些舊賬,總要有人記得。
參考信源:
三航母,意味著什么——北京日報客戶端2025-06-29
深度|山東艦訪港的多重深意——直新聞 2025-06-28
福建艦,山東艦,遼寧艦,海軍艦艇命名到底有啥講究?——2023-10-17 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