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晚,小鵬G7上市,瞄準的是20萬元SUV價格帶——這片戰場,擠滿了“六邊形戰士”,包括特斯拉Model Y和小米YU7。幾乎每一個選手都追求優秀的空間利用率,想要把乘坐空間和舒適性拉滿,而小鵬試圖打造性價比、智能化的標簽,讓市場買單。
除了純電車是小鵬競品,小鵬更想獲取的或許是燃油車客戶。
文 |謝韞力
西打
運營 |步鳥
汽車發布會現場的歡呼聲可以預制,股票市場的情緒卻很真實。
當何小鵬宣布小鵬G7的價格定在19.58萬-22.58萬元時,美股立刻做出回應,小鵬股價盤前拉升3個點。但到了第二天,小鵬港股的表現卻陷入矛盾,跌幅一度超過6%——或許,市場還在消化這次的新車信息。
一位小鵬車主表示,定價是符合自己預期的,驚喜在權益贈送上,兩年免息、一年輔助駕駛保險、老車主送電卡、10000元置換補貼以及各種配置權益,風格“很像小米”。這樣算下來,他預測,G7的702公里超長續航MAX版本的價格,落地也能不超過20萬元。
小鵬G7正式上市,售價19.58萬元起。圖 / 小鵬汽車官方
這個定價策略,明顯是沖著性價比去的。在這位車主看來,G7試圖打造的定位是“價格類似的,沒我配置高;配置一樣的,沒我價格低”。配置上,小鵬G7與Model Y、YU7大體持平,但G7空間更大,價格又低了至少3萬元。與、7X等價格更接近的車相比,小鵬在自研芯片、智能化方面又表現出優勢,甚至某些版本的售價還愿意“謙卑”地再低一點。
小鵬G/P系列產品負責人Nick稱,G7的發布意味著小鵬SUV家族矩陣已經打造完成。包括售價17.68萬-19.88萬元的G6,售價19.58萬元-22.58萬元的G7,和售價24.88萬-27.88萬元的G9。再加上定價18.68萬-21.88萬元,為家庭設計的掀背大空間轎跑P7+,小鵬已有4款車型,緊湊地排列在17萬-28萬元價格區間,足以見小鵬對手握20萬元買車預算的這批消費者的執著。
不過,G7的尺寸、配置一公布,一位小鵬車主分析說,看到了P7+、G6的影子。
首先,G7與G6軸距相同,都為2890mm,這決定了兩款車的車內縱向空間差不了太多,軸距相同也意味著底盤研發擁有共用的模塊資源,可以節省成本。但兩款車還是在底盤調校上做出了區別,G6偏運動,強調操控感,G7偏舒適,駕駛起來更為平穩。在前臉、內飾上,G7和P7+幾乎一致,外觀上,G7則是P7+的SUV版,車身較圓潤,前臉采用星環貫穿式燈帶,內飾則采用大量的Nappa真皮,都配備15.6英寸中控屏+后排8英寸娛樂屏。
小鵬G7。圖 / 小鵬汽車官方
競品方面,除了純電車的忠實愛好者,G7更想獲取的或許是燃油車客戶。
據懂車帝數據,今年5月,18萬元-25萬元的SUV市場銷量前十名中,新能源車只有和宋Plus EV。其中,理想L6為1.88萬輛,位列第一,比亞迪宋Plus EV銷量為1.11萬輛,位列第十。3月上市的銷量為5500輛,排名21,銷量為3590輛,排名34。
榜單上的、、途觀L、探岳等經典燃油車型,均能保持月銷量過1.5萬輛,穩定位列前十。不過,銷量堅挺的背后,這些車型也付出了價格大幅下探的代價,成交價基本跌破20萬元。
小鵬G/P系列產品負責人Nick曾表示,今年整個市場新能源車的滲透率已經超過了50%,這意味著新能源市場競爭進入一個更廣泛的階段,傳統的較為保守的油車用戶,也會進入這個市場。這部分人買新能源車,首要考慮的就是20萬元級別。G7選擇出700公里長續航版本,也是基于想拿下油車用戶的考慮。
發布會之后,小鵬汽車董事長、CEO何小鵬,和小鵬汽車P/G系列產品負責人Nick與每人Auto等進行了一場對話,以下為問答節選,在不影響原意的前提下有調整:
G7和YU7是兩條賽道,
年輕人要的是長板非常長的車
問:你說在小米YU7發布、小鵬G7發布的時候都跟雷軍有過交流,他們發布3分鐘20萬輛大定的時候,你是什么樣的心情?小米YU7給小鵬有哪些啟發,預期的銷售如何?
Nick:我個人和團隊都看了YU7的整場發布會,看完以后,對這個訂單數據是非常震撼的。我們覺得,YU7是一款產品力非常棒的車,我們的G7跟YU7屬于兩條賽道,我們更偏向家庭用戶、強調科技屬性,YU7更偏向于顏值、操控能力。
但我們通過YU7這款車型,可以體會到的是,隨著95后、00后這些消費者進入市場,他們不僅要一款沒有短板的車型,他們需要的是一款長板非常長的車型。
何小鵬:3分鐘20萬輛的數據還是讓我很驚訝,算是創造了一個神話,我剛才一出來,就跟我們的團隊問,3分鐘我們多少量,實際上我們的量很不錯,也想宣傳一下。但是后來一想到YU7有20萬,我們感覺怎么宣傳好像都不行。
小鵬G7上市9分鐘大定突破10000臺。圖 / 小鵬汽車官方
問:進入下半年,SUV好像成了所有車企都要進入的領域,這是為什么?
Nick:其實如果回到YU7未發布之前,整個中型SUV市場在20萬到30萬價位區間內,真正的銷量冠軍就是Model Y,所有車企基本上都是以Model Y為對標對象,畢竟它是整個市場的一個標桿級車型。
所以在整個研發過程中,包括前期階段,我們確實重點研究了Model Y這款車。自從它2021年進入中國以來,銷量持續強勁,一直長盛不衰。尤其是它的產品迭代速度并不像國內車企那么快,卻仍然能夠保持優秀的市場表現,確實是我們在整個行業中值得學習的一個對象。
定價方面,Model Y也很有特點。今年下半年,會有很多新車型進入Model Y所處的細分市場。它的價格并不是一個固定價格,而是會根據產能和市場供需進行動態調整。
比如說,Model Y在去年第四季度,價格一度下探至24.99萬元。它并不是通過促銷手段來實現價格調整的,而是直接調整MSRP(廠商建議零售價)。因此,我們在制定策略時,也會充分考慮它未來可能出現的這種動態價格調整方式。
并非所有市場都需要強智駕
問:今天價格確實低于我的預期很多,想請問這個價格是否會影響毛利率提升目標以及四季度盈利情況?此外,小鵬以智駕和智能化為標簽,目前Ultra車型選配率達60%,且智能駕駛功能存在用戶使用越多,體驗越好的特性,未來是否有可能迎來爆發式增長?
何小鵬:小鵬的經營能力每個季度都在提升。
Max版本仍有一定需求,因為并非所有人都需要強智駕能力。此外,歐洲及海外多國的政策法規尚未開放類似中國的城市智駕功能,或許明年下半年相關政策放開后,我們可能直接推進全球布局。小鵬明年會啟動全球化進程,這是明確的規劃。
目前我們的L3軟件剛剛推出,后續會推出L3硬件,甚至L4軟件體系也會加速推進。未來五年內,大家會看到很多變化。我認為當L4即將落地時,L2可能會逐步退出,L3成為標準配置。所以Max版本在中國及全球市場仍有一定的生命周期。
面向L3,目標實現超10倍端到端智駕能力。圖 / 小鵬汽車
問:今天看到車型核心在于圖靈芯片。請問從研發至今,這款芯片的研發投入成本大概是多少?單顆成本約為多少?未來是否會徹底不再使用英偉達芯片?大概什么時候能讓自研芯片覆蓋全系車型?
何小鵬:關于研發投入,目前暫未考慮對外披露具體數據,只能說新品研發投入達大幾十億,這屬于行業標準的研發費用規模。芯片研發極其困難,比如芯片軟件層面如何優化等,這些都需要深入解決,可能明年可以總結一下。
供應鏈方面,會持續與包括英偉達在內的芯片企業保持合作。未來無論是Max車型、右舵車型還是海外市場,都有機會出現自研的芯片。但一輛車約有5500顆芯片,我們僅在智駕芯片上實現自研,其他芯片仍與供應商維持合作。
L4不能在現有硬件上實現
問:一部手機可能用三年就換了,但一輛車肯定要用十年。如果現有的硬件運行不了(未來的功能),能不能在不更換其他硬件的情況下,只升級智能輔助駕駛相關的硬件系統?
何小鵬:我們內部討論過好幾次了。從目前來看,L4(在現有硬件上實現)是沒有道理的,也沒有可能性。不過,特斯拉在美國好像做出了一些(相關嘗試)。
我覺得要實現L4,需要三個能力:第一是政策支持,第二是硬件能力,第三是軟件能力。你剛才說的邏輯可能只在軟件能力上成立,比如更換算力后有可能成功,但硬件能力可能不行。另外,法規方面,中國目前還沒有關于L4的清晰、標準化的法規,硬件方面也沒有相關法規。
舉個例子,L4的汽車要不要能監測到車底的情況?可能大家都沒概念。以前海外就出現過這種情況:出租車司機不想讓L4的車運營,因為影響他做生意,就躺在車底下。如果一輛車前面躺了個人,它肯定不會開,但L4的車如果看不到輪胎旁邊躺了人,就可能出交通事故。
L4的車不光要考慮常規場景,更要考慮各種極端情況的下限。L4在未來數年甚至十幾年里還會有很多變革。
小鵬G7。圖 / 小鵬汽車官方
問:未來座艙AI能力的提升是否必須要有單獨的座艙AI芯片?能不能給一個判斷?L3是不是需要冗余?
何小鵬:我講一個案例,明年高通會推出一款芯片,里面既有CPU,又有GPU,還有NPU。這就能解答你的問題了。而且國內有不少廠商也在準備相關的方案。
如果是L3或者L4級別的車,需要全面的冗余,L3到L4的核心是,很多情況下可以不用干預車輛,比如:車的電源壞了怎么辦?剎車壞了怎么辦?轉向壞了怎么辦?這些都需要冗余。
L3、L4的硬件要考慮這些,純軟件只能代表軟件達到了一定高度,但在各種異常情況下,它無法實現全能。這就好比坐飛機,飛機對安全的要求很高,至少要雙冗余,有的地方甚至要三冗余,而且這些冗余的軟件還不能是同一種軟件,要用三種不同的軟件來編寫。
將來L3乃至L4,都有可能會逐步出現類似飛機這種強安全的需求。
“我們PR恨不得我長高,
還恨不得我唱唱歌”
問:最近兩三年,國內新能源汽車廠商做產品營銷的時候,在發布會之外,車企的創始人、產品經理都要出來做直播,小鵬對這兩種不同形式的營銷創新和傳播是什么樣的理解和評價?
何小鵬:我們的PR同學說,恨不得我長高,可以打籃球,恨不得我歌唱得好,可以唱唱歌。我覺得這就是一種創始人的情緒,我們現在既要把產品做好,又要把顏值、藝術做好,還要把情緒也要做好。我覺得做營銷跟做產品一樣,都要做好。
中國市場跟全球市場也差不多,全球市場比較大的科技企業,像英偉達、特斯拉、谷歌,他們都是科技和創始人的人文精神和情緒的指引,這是主流,我們也是在過程中學習跟成長。
小鵬G7上市發布會。圖 / 小鵬汽車官方
問:今天發布會一開始就提到了“情緒”,小鵬還說了“情緒高度”這個詞,說小鵬在重新定義車的時候,把情緒相關的東西融入了進去。這個過程是怎么發生的?
何小鵬:我今天提到造車要左手有科技,右手有藝術,而品質是基礎,情緒是高度。我自己開始考慮情緒價值,大概是在一年多前。我覺得,要做一款大眾認可的產品,需要平衡好品質、科技、藝術(或者說顏值)這些方面;但如果想超越大眾水平,達到更高的高度,以后要從產品經理成長為超級產品經理,可能需要更好地學習如何打造情緒價值。這是我的一點小小反思。
文章為每人Auto原創 侵權必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