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8
華聲在線全媒體記者 李成輝 通訊員 彭佳敏
日前,邵陽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通報6起農村假冒偽劣食品典型案例,旨在以案釋法,以案促改,強化執法威懾,保障農村群眾健康權益,推動主體責任落實與行業自律。
一
2024年12月11日,隆回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委托檢測公司對某海鮮橫江店的姜依法進行國家食品安全監督抽檢,經抽樣檢驗,鉛(以pb計)項目不符合相關要求。2025年1月21日,該局依法對該海鮮店作出行政處罰:沒收違法所得100元,罰款人民幣6000元。
解析:針對農村地區易發的重金屬污染問題(如土壤遷移導致姜、辣椒等農產品超標),市場監管部門通過監督抽檢曝光區域性隱患,引導監管資源向基層傾斜,彌補農村食安防線漏洞,同時通過嚴格執法倒逼經營者履行進貨查驗義務,推動農產品供應鏈溯源體系建設。
二
2025年3月25日,邵陽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塘渡口二所接投訴舉報對邵陽縣大木山某雞排店進行食品安全檢查行動,在檢查過程中發現該店操作間柜臺上的3包椒鹽味調味料、1包正新魷魚調味醬、2包香辣腌料、1包牛式脆漿粉均已超過保質期。2025年4月17日,該局依法對這家雞排店作出行政處罰:處罰款人民幣10000元。
解析:本案對使用過期調味品處以萬元罰款,彰顯市場監管部門對食品安全“零容忍”的態度,通過投訴舉報響應與現場核查聯動,示范“檢查—查處—公示”閉環模式,推動食品安全監管從突擊整治轉向常態化風險防控,形成“執法嚴懲+公眾參與”的共治格局,杜絕經營者僥幸心理。
三
2025年,邵陽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對新邵某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的臘豬舌進行了食品安全監督抽檢,經檢驗,所檢項目亞硝酸鹽(以NaN02計)的結果不符合規定。2025年4月15日,新邵縣市場監督管理局依法對其作出行政處罰:沒收不合格臘豬舌217斤,沒收違法所得865元,處罰款20000元。
解析:針對肉制品加工中亞硝酸鹽濫用的行業痛點,本案通過抽檢曝光企業內控缺陷,倒逼生產者落實配方合規管理、出廠檢驗義務和追溯體系完善三項關鍵責任。同時以生產端重罰釋放威懾信號,通過精準打擊“看不見的添加劑”濫用,推動食品加工從“事后處罰”專項“過程監控”。
四
2025年2月24日,新邵縣市場監督管理局接群眾投訴舉報,對新邵縣釀溪鎮某二分店進行檢查。經查,當事人銷售的散裝水酒未標注生產日期、生產批號、生產經營者名稱、地址、聯系方式等內容,且無法提供供貨商資質及合格證明。5月23日該局對其作出行政處罰:警告,處罰款5000元。
解析:相比預包裝食品,散裝食品更易因標識缺失脫離監管鏈條,本案以剛性執法破解散裝食品“身份隱匿”難題,通過標簽義務和溯源義務雙重約束,推動小微商戶從“被動受罰”到“主動合規”,強化散裝食品此類高風險類品管理。
五
2025年3月18日,洞口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在日常監督檢查中發現洞口縣某便利店銷售的1包無窮愛辣雞翅超過保質期。鑒于當事人系首次違法,能如實說明進貨來源,能提供進貨單據和供貨商的營業執照和食品經營許可證。該局做出不予行政處罰,對當事人進行教育的決定。
解析:針對當事人首次違法、貨值微?。?包雞翅)且能完整提供進貨憑證的情形,本案依法做出不予處罰并進行教育的決定,詮釋了“過罰相當”原則。該案體現了市場監管部門“教育+預防”的治理閉環,通過現場普法、自查指導和信用引導,激勵小微主體自治動力,有效遏制農村市場制假售劣行為。
六
2025年2月19日,新寧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委托檢測公司對新寧縣豐田鄉某超市經營的小米椒依法進行國家食品安全監督抽檢,經抽樣檢驗,毒死蜱、噻蟲胺項目不符合相關要求。該局依法對當事人作出行政處罰:沒收違法所得66.23元,處罰款8000元。
解析:該案雖然貨值較小,但當事人因未索取供貨商資質及農藥殘留合格證明,導致高毒農藥殘留超標的小米椒流入市場,直接暴露其主體責任缺位,市場監管部門“過罰相當”的處罰突顯了對監管薄弱區的執法剛性,體現了阻斷高毒農藥殘留食品流向農村消費者的決心。
來源:華聲在線
〖免責申明〗本文僅代表本賬號個人觀點,其圖片及內容版權僅歸原所有者所有。如對該內容主張權益請來函或郵件告之,本賬號將迅速采取措施,否則與之相關的糾紛本賬號不承擔任何責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